AHA2014年會議上釋出了一個關於兒童心臟移植的研究結果:即使患者仍存在抗性新心臟的自身抗體,一旦有合適的捐獻者,則立即接受心臟移植手術,患者的預期生活質量高於等待體內抗體消失再接受移植的患者。
另一方面,也需要考慮到等待移植手術過程的護理花費情況,一旦有合適的捐贈者便做移植手術的相關費用也比等待更加匹配的心臟的費用低。
那麼,兒童心臟移植,應該“求快”,還是求“最好”呢?
為此,來自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兒童醫院的 Brian Feingold 博士收集了自 1999 年以來超過 2700例登記心臟移植的兒童患者的檢查資料。患者的平均年齡為 5 歲,45% 為女性,超過一半為白種人,23% 為非裔美國人,15% 為西班牙裔美國人。近一半兒童患者與生俱來有心臟疾病,但都需要緊急移植新的心臟。
研究人員將登記在案的患者按照等待最合適的心臟與否分為兩組,並對比兩者的10年生存率。研究結果發現:一旦有合適的心臟便移植的患者,不考慮抗體作用的話,生存時間增加一年以上;總體平均花費 122856美元,少於等待最合適心臟的患者的開銷。
正如疫苗啟用體內的免疫應答系統以抗擊病毒,移植入體內一個外源的捐獻心臟也會觸發抗移植物抗體的產生。由此,以往專家們都認為帶有抗體的兒童患者應該繼續等待,直到有不會啟用抗體應答的心臟出現。
如果患者可以得到最合適的心臟,那自然再好不過,但是,在等待的過程中,患者卻時時刻刻處於瀕臨死亡的狀態。而且,近 20%的兒童患者或許有相關的自身抗體。
總而言之,從增加兒童患者生存率以及降低花費的角度上來說,兒童心臟移植手術,但求最快,不求最好。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