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心胸外科 住院醫師 王長青

  急性胸痛是急診科常見就診症狀, 由於涉及心血管、呼吸、消化、肌肉骨骼與神經等多個器官系統疾病,常需診斷及鑑別診斷。

  致命性胸痛包括:急性冠脈綜合徵(ACS)、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心包填塞、張力性氣胸等,是臨床關注的重點。

  病史

  1、ACS發作性胸部悶痛、壓迫感或憋悶感,向上肢、後背部或頸部放散,勞累及情緒激動後誘發,持續數分鐘至數十分鐘,休息或硝酸甘油可緩解。應高度懷疑ACS,尤其是既往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菸、冠心病家族史的患者。如持續時間超過20min未緩解,需考慮心肌梗死的可能性。

  2、肺栓塞。胸痛伴活動後氣短或咯血,休息後緩解,需考慮肺栓塞的可能。尤其是具有長途飛行史、下肢靜脈炎、骨折、臥床、服用避孕藥病史的患者。

  3、主動脈夾層及大血管疾病持續性劇烈撕裂樣胸痛,伴後背部疼痛,血壓明顯升高者,考慮主動脈夾層或其他大血管疾病的可能。尤其是具有大血管疾病家族史的患者。

  體格檢查

  主要通過血壓數值及四肢血壓是否對稱、有無心臟雜音、肺動脈第二音是否亢進、雙肺呼吸音是否對稱、胸腹部有否異常血管雜音、下肢周徑是否存在不對稱、有否靜脈炎或水腫等情況,對大血管疾病及肺栓塞、心包填塞、氣胸等進行鑑別。

  輔助檢查

  1、心電圖檢查。

對於心電圖典型的ST段抬高或壓低的改變易於識別。但需注意的是,心電圖的改變一定要結合病史進行解讀,避免“就圖論圖”。心電圖ST段抬高的改變可見於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也可見於急性心肌炎、急性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等少見情況。心肌炎引起廣泛導聯ST-T改變,多表現為ST-T凹面向下抬高或壓低的表現,少數心肌炎可呈現類似典型ST段抬高心肌梗死樣改變及其演變過程,發生機制不詳。故上述疾病的鑑別不僅要關注心電圖變化,還需結合病史、危險因素及其他輔助檢查。

  就診時心電圖正常者,需入院6h或胸痛後6~12 h複查心電圖。如患者持續胸痛, 或需應用硝酸甘油緩解,應儘早複查心電圖。

  2、超聲心動圖。節段性運動障礙有助於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升主動脈根部的增寬及內膜片狀影有助於大血管疾病的診斷。右心負荷的增重、肺動脈高壓有助於肺栓塞的診斷。

  3、胸部放射線檢查。 胸部放射線檢查有助於除外肺部疾病所致胸痛。此外縱膈增寬、肺動脈段凸出、肺血管影的稀疏有助於大血管疾病及肺栓塞的診斷。

  4、肌鈣蛋白、D-二聚體、血氣檢測。肌鈣蛋白檢測已成為心肌梗死診斷的必要條件。對就診時肌鈣蛋白正常者,需6 h或胸痛後6~12h重複觀察肌鈣蛋白變化。肌鈣蛋白升高並不意味著一定發生心肌梗死,血管原因導致的心肌壞死稱為心肌梗死,非血管原因導致的心肌壞死稱為心肌損傷。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肌鈣蛋白升高,多存在短時間內的起落變化。而其他原因所致肌鈣蛋白的升高起落變化不典型。主動脈夾層、肺栓塞、心衰、心肌炎、肥厚型心肌病、腎功能不全、快速及緩慢性心律失常等均可導致肌鈣蛋白升高,需與心肌梗死鑑別。

  D-二聚體升高主要提示體內凝血及纖溶系統的啟用,肺栓塞、主動脈夾層、ACS均可導致D-二聚體升高,此外,炎症、腫瘤等也可致其升高。D-二聚體陰性排除診斷價值高,陰性有助於除外急性肺栓塞。血氣檢測對於肺栓塞的診斷具有一定幫助。

  5、CT檢查。對於高度懷疑大血管疾病及肺栓塞的患者應行大血管CT及肺血管CT檢查。

  冠脈CT血管成像(CTA) 冠脈CTA對診斷冠脈管腔狹窄的靈敏度(91%~99%)及特異性(74%~96%)均很高,平均陰性預測值高達97%。由於其較高的冠心病陰性排除診斷價值,除用於可疑冠心病的篩查以外,逐漸引入對可疑ACS患者的早期診斷中。尤其用於發生冠心病或心血管事件風險中低危人群。有研究顯示,應用CTA作為篩查ACS工具,其價效比優於無創心臟負荷試驗。隨著新的CT影像技術的開發,機架旋轉速度及探測器螺旋掃描覆蓋寬度的大幅度提升,有望成為急診胸痛三聯徵(ACS、主動脈夾層、肺栓塞)一站式篩查的有用工具。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