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癱又稱大腦性癱瘓,簡稱腦癱。是指患兒在出生前或出生後一個月內,受到各種損傷因素的刺激引起的腦細胞受損,從而出現上運動神經元損傷。導致智力障礙、運動共濟失調、運動和感覺障礙。嬰兒運動障礙主要表現為抬頭、翻身、坐立等發育落後,父母常稱之為“軟”。
患兒有姿勢異常的症狀,最常見的是頭後仰、眼斜視、上肢內旋手後背、下肢內收踮腳尖等。患兒母親多有難產史,孩子出生前後也多有缺氧、窒息等情況,多數患兒伴有智力低下。
腦癱患兒的這種身體發“軟”現象常讓很多人產生誤解,因為在在許多父母的概念中,只有缺鈣的孩子身體才會“軟”。其實,小兒缺鈣是由於維生素D缺乏導致鈣磷代謝異常的惡意中慢性營養性疾病。佝僂病在嬰兒時期的主要表現為哭鬧、易驚、多汗等,絕對沒有姿勢異常和智力發育低下,母親也沒有難產以及孩子出生前後腦缺氧的病史。
可見腦癱與缺鈣有著本質上的不同。因此,父母應關注小寶寶的日常表現,如果發現孩子的動作發育遲緩,應儘早帶他去醫院檢查,對任何小兒疾病來說,早治療總是最關鍵的。
治療腦癱關鍵要“早”
隨著醫學發展,並經大量研究證明,治療腦癱關鍵在於一個“早”字。許多專家認為,腦組織在一歲以內尚未發育成熟,還處在迅速生長階段,而腦癱的腦損傷也處於初級階段,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所以這一時期的可塑性大,代償恢復能力強,在這一時期治療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果小兒曾存在過早產、低出生體重(不足2500克)以及出生時或新生兒時期有嚴重缺氧、驚厥等病史時,應警惕小兒腦性癱瘓的可能。這是一種先天性或圍產期發生的腦運動中樞傷殘綜合徵,對兒童健康危害極大,也給家庭與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
父母如發現孩子出現上述體徵表現之一,應當立即帶孩子去醫院作進一步檢查,切不可大意。隨著醫學發展,並經大量研究證明,治療腦癱關鍵在於一個“早”字。上海南山醫院腦癱科專家認為,腦組織在一歲以內尚未發育成熟,還處在迅速生長階段,而腦癱的腦損傷也處於初級階段,異常姿勢和運動還未固定化,所以這一時期的可塑性大,代償恢復能力強,在這一時期治療往往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兒腦癱的治療方法
1、康復治療
醫務工作者對腦癱患兒應該科學掌握腦癱康復治療的原則,要針對不同患兒的不同病情,做出有針對性的全面、系統的康復計劃。
對於早產兒,出生時有窒息史、出生後有病理性的黃疸兒,要進行密切的追蹤觀察。如發現3個月以內小兒易驚、啼哭不止、睡眠困難、吃奶無力、吞嚥咀嚼困難、聽到聲音或在體位變換時出現擁抱樣驚嚇、哭鬧、自主活動減少,以及哭鬧時頭和身體向後打挺;4~5個月時小兒頭仍豎不直,眼睛不會追視物體,不伸手取物;6~8個月小兒仍不會獨坐等上述表現時,家長應及時帶小兒就診。
醫院對有高危因素又有臨床症狀和體徵的小兒應給予全面的綜合康復治療。包括:針對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運動訓練和上肢作業療法;促進語言和智力發育的語言治療、音樂治療;年長兒的特殊教育、文體治療、感覺統合訓練;應用改善腦組織營養代謝和對神經元起保護作用的藥物(神經生長因子、神經節苷脂等);減輕改善肢體關節活動範圍的中醫按摩、水療及外科手術等。除此之外,根據小兒年齡、功能障礙程度,使用必要的矯形器有助於運動功能的改善。
因為患兒腦組織受到了損傷,所以對腦癱兒童的康復是貫穿終生的。不論採取哪一種手段進行治療都是綜合康復的組成部分。家長和醫護人員均應樹立全面康復的概念。
2、手術治療
常用腦癱矯形手術主要有如下三類:
(1)神經手術主要行運動神經分支切斷術,常用的有閉神經前支切斷術,比目魚肌神經分支切斷術。
(2)肌肉肌腱手術有肌肉和(或)肌腱切斷術、肌腱移位術、肌腱延長術,例如內收肌腱切斷術、胭繩肌移位術、跟腱延長術。
(3)截骨術和關節融合術如股骨旋轉畸形的截骨矯正術、大齡兒童足三關節融合術。
手術要求適度減少肌張力.建立新的肌平衡,不可矯枉過正,以致造成新的畸形。例如,糾正屈膝畸形單純採用部分膳繩肌切斷術會造成膝反屈畸形,這是不恰當的。
目前我們採用世界領先的功能性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FSPR)來治療痙攣型小兒腦癱,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FSPR術解除肢體痙攣的機制是根據生理學的實驗引證的:脊髓的下行傳導束對運動神經元有抑制作用,而進入脊髓的後根纖維有興奮作用。
20世紀70年代後期,Fasano首先報道採用SPR手術治療痙攣性腦癱,收到明顯療效。目前所採用的FSPR技術多按他的方法並做了一些改進。國內的徐林等將手術平面下降至腰骶段,對L2-S1脊神經後根進行有選擇的切斷,消除節段間由腰骶神經後根與相鄰脊髓前角運動神經元聯絡,從而減弱下肢肌痙攣,改善患兒肢體的運動功能。
選擇性的含義之一是指選擇脊神經分支閾值低的切斷。術中切開硬脊膜後,在顯微鏡或手術放大鏡下,仔細分離脊神經前根與後根,將每一後根神經分出4~10束小分支,分別用電刺激儀測出其閾值,通常用刺激電極鉤住每一小束,觀察電刺激後肢體痙攣出現時的閾值,低閾值的視為異常,將其中的l/2~3/4低閾值的後根小分束切斷。
一般將切斷的後根神經分支限制在50%以內,避免過多切斷術後產生肌張力低下。術後至少要臥床3周.然後在護理支援下進行康復訓練,康復訓練是手術成功的關,如果術後不進行訓練治療.術後護理不繫統,也可使手術失敗。有報道,FSPR解除痙攣的有效率為95%以上,術後較術前肌張力降低3級,功能改善率為80%,遠期療效有待進一步隨訪。
FSPR手術的適應症是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單純性痙攣型腦癱病兒;肌張力雖高,但固定攣縮較輕,肢體有一定的主動運動功能者,也適合手術。智力低下、肌張力弱、主動運動功能較差者、手足徐動、共濟失調等腦癱型別或脊柱有嚴重畸形病兒,視為手術禁忌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