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胃腸微創外科 主任醫師 蔡開琳

  胃腸道間質瘤(GIST)是具有潛在惡性傾向的侵襲性腫瘤,最常見於胃。與胃癌不同,它不是起源於胃腸道的內層粘膜,而是粘膜下的細胞發生的一種腫瘤,其惡性程度也不像粘膜來源腫瘤一樣有截然的良惡性之分,目前較經典的是根據腫瘤大小以及有絲分裂指數(MI)來評估間質瘤的惡性程度,如腫瘤直徑<2cm,MI<5/50高倍視野則認為是極低度惡性。

  胃間質瘤向腔內生長呈息肉樣腫塊常伴發潰瘍形成,向漿膜外生長形成漿膜下腫塊,可單發或多發,向胃外生長的間質瘤,一般腫塊體積較大後才被發現,腫塊最大可超過30cm。腫瘤大體形態呈結節狀或分葉狀。

  臨床上消化道出血與觸及腫塊是常見病徵。當腫瘤長大後,容易導致表面粘膜潰瘍,出現消化道緩慢或者快速出血,分別表現為貧血或者是突發嘔血、黑便。腫塊內部若出現出血,可以出現腹痛、腫塊可以突然增大;腫塊內壞死可導致患者出現發燒。

  胃間質瘤常在胃鏡檢查被無意中發現。胃鏡下可見突起的腫塊,表面粘膜可以正常,或者出現深達腫塊內的潰瘍。胃鏡下超聲對間質瘤的診斷有重要價值,腫塊內一般為均勻低迴聲。因其他原因切除的胃,在進行病理檢查時也可能無意中發現胃間質瘤,直徑可以小到僅顯微鏡下可見。

  對於2CM以內的胃間質瘤,因為一般惡性程度低,有可能長期不變化,在是否需要儘早切除的問題上,還有一定的分歧。較多國家的臨床診治指南推薦定期胃鏡複查,如果超聲胃鏡檢查發現有一些危險因素,比如超聲回聲不均勻、形態不規則等,可以早切除,否則不必預防性切除,特別是在老年病例。需要注意的是,生長在胃以外的胃腸間質瘤,一旦發現,是建議切除的。

  GIST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最基本的治療。由於胃間質瘤一般不發生淋巴轉移,所以不需要清掃淋巴結,只需要區域性切除就可以了。但間質瘤極易種植轉移,因此要求腫瘤的完整切除,腫瘤的破損即是預後不良的重要危險因素。目前胃間質瘤的手術治療方式為腫塊完整切除,避免腫瘤破損,儘量保留胃的功能。

  隨著單純胃鏡下剝離切除、止血、創面封閉技術的提高,近年來,小間質瘤採用單純胃鏡下切除的病例也越來越多,為保證安全性,應用內鏡下切除的胃間質瘤一般是2CM以內的小腫塊。有很多經內鏡下切除大於2CM的腫塊的成功病例,主要是向胃腔內生長的腫塊。為避免剝離時傷及腫塊,近年來發展起來的內鏡下全層切除術,在理論上可以達到外科手術相同的效果,但技術要求高,病例選擇要慎重,以保證病人安全,因為安全與長遠效果比微創更重要。

  腹腔鏡手術已可完成胃任何部分或者全胃切除,在安全的同時具有明顯的微創優勢。 2 0 0 7年美國國家綜合癌症網路 (N C C N)基於臨床研究證據認為 2c m以上胃GIST必需要手術,2cm-5cm的胃間質瘤,可以採用腹腔鏡下手術,手術方式是切除部分胃。對於直徑超過10CM的胃間質瘤,因為即使腹腔鏡下完整切除了腫瘤,也需要做較大的切口以完整地取出標本,所以一般採用開腹手術(胃癌與此不同,腫塊為扁平,可裝袋後經小切口取出)。

  胃鏡與腹腔鏡相結合的手術,是目前治療胃間質瘤的最佳方法,可以達到精準定位、勾劃最小安全切緣的作用。應為胃間質瘤最常見部位在於胃上段,靠近為入口賁門的部位,儘量保留胃壁,是保證術後胃功能的重要因素。位於胃後壁、主要向腔內生長的腫瘤,都需要術中定位。由外科醫生自己親自進行內鏡檢查和治療的醫院,在評估是否適合單純內鏡治療,以及實施內鏡與腹腔鏡聯合治療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

  間質瘤的藥物治療有一個藥物學研究里程碑式的進展。1998年Hirota發現GIST c-kit基因功能獲得性突變。KIT蛋白產物(CD117)是GIST的高特異性的標記物。這些研究成果對確切判定GIST臨床診斷有十分重要價值,也在此理論基礎上研發出了分子靶向治療藥物如格列衛、索坦等,應用於手術切除後預防復發,或者是已不能手術治療的病例的治療,獲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當腫瘤生長到很大體積,儘管可以外科手術切除,但可能影響器官功能或者要聯合切除其他器官時,可以考慮先應用靶向藥物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再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