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普外科 副主任醫師 王東昇

  臨床特點

  GIST屬於消化道間葉性腫瘤,多呈CD117免疫組化染色陽性。可發生於各年齡段,高峰年齡為50-70歲。發病年齡越小,惡性可能性越大。男女均可發病。按照其在胃腸道發生率的高低排序依次為胃>空腸>迴腸>十二指腸>直腸>結腸。

  GIST的症狀與腫瘤的部位、大小和生長方式有關。最常見的症狀是腹部隱痛不適,也可表現為潰瘍或血便,其它少見症狀有消化不良、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噁心、腸梗阻等。部分病人可無任何症狀。也可毫無任何症狀或體徵而在體檢偶爾發現。低位直腸的GIST通過肛門指診檢查可觸及。

  病因

  c-kit屬於原癌基因。在GIST中,c-kit基因發生功能獲得性突變,在免疫組化上表達特殊的CD117/KIT抗體(c-kit原癌基因相關蛋白)。突變後細胞抗凋亡機制失效,促使腫瘤細胞快速生長。在GIST中,有一小部分檢測不出C-kit基因的突變。研究發現:PDGFR-α突變也是GIST發生的一個重要病因。

  GIST的手術適應症

  對於病變侷限和最大直徑≥2cm,原則上應手術行完整切除。難以完全切除的GlST,可經新輔助靶向治療待腫瘤縮小後切除。對於最大直徑<2cm的腫瘤,目前尚未完全達成共識。如果病變併發出血、梗阻或穿孔時,也可以考慮手術。根據切除術後危險度分級決定是否行輔助治療。

  原發GIST切除術後危險度分級

  手術原則

  術中要保證腫瘤包膜的完整。間質瘤瘤體脆弱,破潰後可能發生腫瘤種植和轉移,嚴重影響預後。如果腫瘤侵及鄰近組織和器官,則應將瘤體連同受侵和粘連的組織與器官一併整塊切除。GIST很少發生淋巴結轉移,除非有明確淋巴結轉移跡象,否則不必常規清掃。

  由於解剖及生理方面的問題,直腸間質瘤有其特殊之處。直腸間質瘤術中剝離面廣、影響神經,導致術後排便及排尿困難。對於較小的直腸間質瘤,可在保證R0切除的前提下行區域性切除。隨著近年來靶向藥如甲磺酸伊馬替尼的引入及應用,根據NCCN指南及ESMO指南,認為只要功能可能會受到影響,就需先行藥物治療,再進行保留功能的手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