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甲狀腺乳腺外科 主任醫師 吳高鬆

  最新研究動態據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外科助理教授、醫學博士JenniferHong Kuo今年3月7日於內分泌學會2015年年會(ENDO2015)上釋出的一項資料庫分析表明:

  1、與普通人群相比,乳腺癌生存者發生原發性甲狀腺癌的風險有所提高;

  2、發生甲狀腺癌的乳腺癌患者更為年輕,其乳腺腫瘤體積更小,更具有侵襲性;

  3、患甲狀腺癌的風險是更長的射線暴露時間或是對乳腺癌患者更加緊密的監測隨訪,在腫瘤增加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Kuo提出,乳癌的預後已經有了極大的提升,現在的5年生存率已經達到89.2%。所以,現在對於乳腺癌生存者,我們關注的不僅是轉移復發,還應該把更多的目光聚集在第二原發癌上,因為經過對乳腺癌生存者長期隨訪研究發現乳癌術後死亡率主要和第二原發癌、第三原發癌(統括為多原發癌)有關。

  何謂多原發癌美國SEER醫療保險資料庫建議對其定義要考慮到其原發灶,腫瘤的表現、組織學,如果是雙側器官發生於哪一側以及診斷的時間。多原發癌(multiple primary carcinomas,MPC),又稱重複癌(double primary carcinomas),是指同一器官或不同器官同時或先後發生的2種或2種以上的原發性惡性腫瘤,MPC常發生在成對或同一系統器官,尤以消化器官多見,其他組織、器官相對少見至今仍沿用Warren與Gates於1932年確定的MPC的診斷標準:

  1、每個腫瘤有肯定的病理學惡性腫瘤證據;

  2、各個腫瘤必需發生於不同部位,有獨特的病理形態;

  3、應排除轉移癌與復發癌可能。MPC以其出現的時間間隔分為同時性MPC和異時性MPC。2個癌的診斷時間間隔在6個月內的為同時性MPC,超過6個月的為異時性MPC。

  相關機理總體而言,乳癌生存者發生第二原發癌的風險約為18-30%。大部分第二原發癌症風險由激素介導,包括卵巢癌和子宮惡性腫瘤,但甲狀腺癌誘發機制更為複雜。有報道稱,乳腺癌患者甲狀腺癌的發生率會升高,同時,甲狀腺癌患者乳腺癌的發生率也升高,但具體機制尚不明確,可能與乳腺與甲狀腺組織上皮細胞膜對碘的主動轉運機制有關。有研究發現,乳腺和甲狀腺受類似的激素作用,乳腺組織存在豐富的TSH受體;同時,雌激素也影響甲狀腺的發育,生理和病理。這可能是引起發生乳腺及甲狀腺MPC的生理基礎。

  該會議研究中,1973-2011年間總共有707678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和52939例甲狀腺癌女性患者被收入SEER資料庫(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約佔美國總人口9%,其中1526例患乳腺癌後繼發甲狀腺癌,704405例只患有乳腺癌,49663例只患有甲狀腺癌(此分析排除了1750例甲狀腺癌後繼髮乳腺癌的患者)對於40多歲的乳癌患者來說,其10年內患甲狀腺癌的風險16.0%,而普通同齡人群僅有0.33%;當診斷年齡為50多歲時,這兩個數字分別為12.0%和0.35%,對於60和70多歲的乳癌患者其發生甲狀腺癌的風險沒有增加。在後期發生甲狀腺癌的乳癌生存者中,更多接受了輔助放射治療(48% 44%,P=0.21),但它並不是二次原發腫瘤的獨立預測因素。第二原發癌的發生原因可能在於以下方面:

  1、乳癌生存者接受長期密切調查隨訪;

  2、原發癌症引起的基因突變和行為風險因素;

  3、乳癌術後治療尤其化療和放療的影響;

  什麼情況下容易發生第二原發癌的危險因素:

  1、50歲之前診斷為乳腺癌、ER陽性、P53基因突變等與甲狀腺疾病相關;

  2、1950s乳癌術後上半身的放射治療增加甲狀腺癌風險;

  3、未生育餵養的女性甲狀腺癌患者,患乳腺癌概率增加,推薦進行嚴密的乳腺檢查隨訪。

  尚待研究之處以上研究尚不足以解決以下疑惑:乳癌術後發現的甲狀腺癌是原本就存在而隨後的密切觀察增加了它被診出的機會還是乳腺癌和甲狀腺癌在發生機制上存在某些相關性;乳癌術後再發甲狀腺癌的組織學傾向於在乳頭狀甲狀腺癌、嗜酸性濾泡狀甲狀腺癌、未分化癌出現高細胞變異,這與原發甲狀腺癌的組織學型別的差異是否對乳腺癌及甲狀腺癌預後有某種相關性;乳癌與甲狀腺癌之間存在因果聯絡還是因為乳癌的治療誘發或增加了甲狀腺癌出現的風險。

  目前對於乳腺癌以及大多數惡性腫瘤仍然只是專注於原發癌的治療,對於第二原發癌的研究及處理併為廣泛開展,甚至鮮少引起人們的注意,今後,在我們治療原發癌的基礎上,應適當的放眼第二原發癌,以期達到最好治療,避免按下葫蘆又起瓢。

  我們能做些什麼一項來自鄭州大學一附院甲狀腺外科的研究認為,彩超是發現第二種癌的簡便、有效的檢查方法。甲狀腺癌患者應常規排除乳腺癌可能,乳腺癌患者也應同時檢查甲狀腺,若發現腫瘤應予以重視。尤其對於在50歲之前診斷為乳腺癌、ER陽性、P53基因突變、乳癌術後上半身的放射治療的患者、未生育餵養的女性甲狀腺癌的患者應注意檢查另一腺體。甚至在治療原發癌時就通過該次治療的強度對其未來可能發展的第二原發癌進行干預。此外,有學者發現體重(BMI―體重指數,體重kg/身高平方m2控制在21-23)和保持愉快的心情對於改善預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有重要意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