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主治醫師 郭小雙

  遺傳性痙攣性截癱:本病為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很少隱性遺傳。

  病因及發病機制:迄今已發現本病有數個基因突變,無併發症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變異型與染色體2p,8q,14q及15q相關,2p變異型最常見,常合併痴呆。常染色體隱性遺傳變異型與8p,15q及16q相關,15q最常見,隱性遺傳可發現不常見的胼胝體變薄。

  臨床表現:

  1、本病可在任何年齡發病,35歲前發病組常見,病程較長,表現為逐漸進展的腿部痙攣性乏力及行走困難逐漸加重,腱反射亢進及病理徵等;40-60歲發病組常表現為感覺缺失、排尿障礙及運動性震顫等,單純性病例感覺及其他神經功能完全正常。

  2、本病多在兒童期發病,出現弓形足及足縮短、小腿肌縮短(假性痙攣),患者被迫用足趾行走,需行矯形手術。兒童表現為下肢發育不全,下肢萎縮出現在兒童及成人。有時膝部輕度彎曲,膝可過伸和內收。肌無力變化較大,很難評估,肛門括約肌功能保留。有報道,足部精細感覺缺失,上臂也可涉及,有些患者上臂腱反射存在,但有肌萎縮;一些病例手僵硬,活動不便,可有輕度構音障礙、眼震、眼肌麻痺、視神經萎縮、色素斑點狀變性、共濟失調(包括小腦性和感覺性)、感覺運動性多發性神經病、魚鱗病、面板色素沉著、癲癇及痴呆等,分別發現於不同的家族。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