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瘡是身體區域性組織長期受壓,血液迴圈障礙,區域性組織持續缺血缺氧,營養缺乏,致使面板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組織破損和壞死。
1、引起壓瘡的危險因素
(1)區域性因素:傳統觀念認為壓瘡發生的區域性原因主要有患者長期臥床、經久不變換體位;面板經常受潮溼、摩擦刺激造成。新的觀念認為:造成壓瘡的三個主要物理力是壓力、摩擦力、剪下力,通常是2~3種力聯合作用所致。
(2)全身因素:引起壓瘡的全身因素包括昏迷、癱瘓、全身營養不良、年老、體弱、長期發熱、惡病質、水腫等。近年來大量臨床實踐不僅證實了上述全身因素在發生壓瘡中的作用,而且總結一些的量化指標供臨床參考。
2、壓瘡的防治及護理
(1)正確評估:目前常用的評估方法有Norton評分法,當患者積分≤14分時,提示易患壓瘡;Braden評分法,分值越少,發生壓瘡的危險性越高。經評估對高危病人實行重點預防,可使有限的醫療資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有關研究表明,按摩無助於防止壓瘡,因軟組織受壓變紅是正常面板的保護性反應,解除壓力後一般30~40min會自動退色,不會形成壓瘡;如持續發紅,則表明軟組織損傷,按摩必將加重損傷程度。
(2)間歇性解除區域性壓迫,是預防褥瘡的首要措施。30°側臥更換體位法可有效緩解骨突部位壓力,提高預防壓瘡的效果。
半臥位或坐位時間每次縮短至30min內;面板因摩擦力造成的損傷可通過使用保護薄膜(透明敷料如3MTegaderm)、保護敷料來減少。
(3)做好面板護理:主要是保持面板清潔乾燥,避免潮溼,摩擦及排洩物的刺激,床鋪應保持平整清潔,乾燥,且厚薄適度,對大小便失禁,嘔吐及出汗者,應及時擦洗乾淨,不可使用破損的便盆,使用時不可硬拉硬塞。對乾燥皮膚髮生壓瘡要進行滋潤,用賽膚潤一天2次噴區域性面板。
(4)改善患者的全身營養狀況:對長期臥床、惡病質、病重者,應注意加強營養,根據病情給予高蛋白、高維生素膳食。不能進食者給予鼻飼,必要時給予補液、輸血及靜脈輸注高營養物質,以增強抵抗力及組織修復能力。
(5)用於預防壓瘡的工具:減壓設施包括動態減壓設施和靜態減壓設施兩種。動態減壓設施如氣墊床是預防壓瘡的理想方法,利用電子充氣泵定時充氣或排氣,從而改變身體與床墊的接觸部位,減輕區域性受壓。
(6)治療:壓瘡的治療以採取區域性治療為主、全身治療為輔的綜合治療措施。目前認為在無菌條件下溼潤有利於創面上皮細胞形成,促進創面肉芽組織生長和創面的癒合,保持壓瘡創面溼潤,有利於肉芽生長和上皮移行而加速癒合。有研究證明,用溼性癒合療法治療壓瘡效果滿意,可減少換藥次數,縮短治療時間。根據壓瘡傷口的不同分期選擇合適的新型敷料,康惠爾(comyeel)傷口護理系列中的透明貼,透明骶尾貼,增強型減壓貼其成分水膠體,通過面板氧分壓的改變,改善區域性供血,供氧,其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減少受壓部位剪下力,同時能吸收面板分泌物,保持面板正常PH值及適宜溫度。能預防和護理Ⅰ期壓瘡。對於深達骨質、保守治療不佳的壓瘡可用外科手術處理加速癒合。
(7)心理護理:壓瘡多發生於長期臥床的年老或脊髓損傷、肢體癱瘓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往往因病程遷延而感到痛苦,易產生焦慮、悲觀、絕望等消極自卑心理,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信心,護理人員應採取各種溝通技巧和病人進行溝通,耐心安慰積極疏導,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8)開展健康教育,預防壓瘡的發生通過對家屬講解壓瘡的發生、發展及預防和護理知識,使他們也學會和掌握預防壓瘡的技能,積極參與壓瘡的預防和護理。同時,加強管理提高全體醫護人員對壓瘡的充分認識和重視,著重提高護士的判斷力、觀察力、理解力及工作技能,熟悉壓瘡的好發部位,評估高危人群,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一活動度訓練:有助於恢復踝關節的正常活動度。
1、背伸踝關節:
方法:
直腿端坐,保持足垂直於支援面
向上被動屈曲踝關節至極限或感覺輕微疼痛為止,維持10秒,然後緩慢回到原位5秒
受傷3天后開始練習,每天15次
2、跖屈踝關節
方法:
直腿端坐,保持足垂直於支援面
向下被動屈曲踝關節至極限或感覺輕微疼痛為止,維持10秒,然後緩慢回到原位5秒
受傷3天后開始練習,每天15次
二柔韌性訓練:有助於放鬆腿部肌肉,減輕跟腱和踝關節周圍肌肉的張力,改善其生物力學特性,增強踝關節穩定性,進而防止再次損傷。初階動作在傷後3天開始進行,高階動作需要根據自身恢復情況確定開始時間,以不引起疼痛或輕微疼痛為宜。
方法:每項練習在伸展位保持20~30秒。
頻率:每週練習7天每天每項練習重複10次/組3組。
1、腓腸肌伸展訓練:
初階動作:
直腿端坐,對摺毛巾套在腳掌拇趾根部。
緩慢拉毛巾背曲踝關節,直至腓腸肌上半部分伸展(繃緊)。
高階動作:一旦您能站立,可嘗試手扶牆的伸展訓練。
將受傷足放在正常足後方,足趾均朝向前。
保持足跟不離地,保持受傷腿始終伸直。
緩慢屈曲正常腿的膝關節,直至受傷腿的腓腸肌伸展(繃緊)。
2、跟腱的伸展訓練:
初階動作:
微屈膝端坐,對摺毛巾套在腳掌拇趾根部。
緩慢拉毛巾,直至腓腸肌下半部分和足跟伸展(繃緊)。
高階動作:一旦您能站立,嘗試下面的動作:
將受傷足放在正常足後方,足趾朝前。
保持足跟不離地。
緩慢屈曲健側腿的膝關節,直至患側足跟伸展(繃緊)。
三肌力訓練:強壯的腿部肌肉可協助韌帶共同保持踝關節穩定。頻率:每週練習7天每天每項練習20次。初階動作在傷後1天即可開始,高階動作需要根據自身恢復情況來定開始時間,以不引起疼痛或輕微疼痛為宜。
1、腓骨肌肌力訓練:
初階動作:向外上方推
足平放於地板,外側倚住牆或書櫃
足用力向外上方推,自己感覺到小腿外側肌肉在用力,但沒有產生足部活動
堅持10秒,放鬆5秒
高階動作:在受傷3周以後開始進行
將彈力帶繫於書桌
坐位,保持受傷腿的膝和足在一直線上,將彈力帶套在受傷足中部
受傷足向外上方拉彈力帶至極限或感覺到輕度疼痛為止,然後緩慢放鬆
2、踝關節內翻肌肌力訓練
初階動作:向內側翻
足平放於地板,兩足相互倚住,用力向內側推。自己感覺到小腿內側肌肉在用力,但沒有產生足部活動
堅持10秒,放鬆5秒
高階動作:用彈性帶
將彈性帶繫於書桌
坐位,保持受傷腿的膝和足在同一直線,將彈性帶套在受傷足內側。
向內側拉帶子
3、脛前肌肌力訓練:
初階動作:向上推
將正常足足跟置於受傷足足背。
正常足向下壓同時受傷足翹起向上推(即足跟不離地)。自己感覺到小腿前側肌肉在用力,但沒有產生足部活動
堅持10秒,放鬆5秒
高階動作:彈性帶
將帶子繫於書桌。
直腿端坐,將帶子套在受傷足中部
緩慢向軀幹方向拉彈力帶至極限或感覺到輕度疼痛為止,然後緩慢放鬆
圖8等張訓練脛前肌肌力
四平衡訓練:踝關節扭傷降低了受傷足的平衡能力,這很容易造成再次扭傷,甚至會導致對側踝關節受到影響。因此一旦站立時不再有疼痛感,就可嘗試進行平衡訓練。
方法:用受傷側下肢直立,健側下肢離地,保持平衡10~30秒,緩慢放下,每天練習20次/組3組
標準:從動作1開始進行,當該動作能堅持60秒,就可開始練習下個動作。
動作1:雙臂向體側平舉,雙眼睜開,傷側下肢伸直;
動作2:雙臂交叉於胸前,雙眼睜開,傷側下肢伸直;
動作3:雙臂向體側平舉,雙眼閉上,傷側下肢伸直;
動作4:雙臂交叉於胸前,雙眼閉上,傷側下肢伸直;
動作5:同動作1,但以傷側下肢下蹲45°;
動作6:同動作2,但以傷側下肢下蹲45°;
動作7:同動作3,但以傷側下肢下蹲45°;
動作8:同動作4,但以傷側下肢下蹲45°。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