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風溼免疫科 主治醫師 姚血明

       英國利物浦――英國風溼病學會生物製劑註冊登記研究-類風溼性關節炎(BSRBR-RA)的資料分析表明:與傳統非生物製品疾病修飾抗風溼藥物(nbDMARD)相比,抗腫瘤壞死因子(anti-TNF)藥物降低類風溼關節炎(RA)患者心臟病發作的風險,但其機制和此類藥物的抗炎作用無關。
  該研究結果顯示,接受anti-TNF藥物治療的患者發生心肌梗死的風險比接受nbDMARD治療的患者低40%。但研究人員稱這種差異並非anti-TNF藥物減輕炎症反應的結果,但應部分歸因於與藥物本身或更加的臨床療效。
  眾所周知,RA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比普通人群高約50%,尤其是心肌梗死的風險也相應增加。
  炎症被認為在動脈粥樣硬化和RA的發展中起關鍵作用,因而,以anti-TNF藥物抑制炎症反應有可能降低RA患者過高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資料分析同時利用了BSRBR-RA的資料和英國國家心肌梗死基礎資料庫(MINAP)的資料。MINAP建立於1999年,資料來自英格蘭和威爾士所有因心臟病發作入院患者的資料,每年約採集90000例疑似心肌梗死(MI)患者資料。至2012年,資料庫中已包含超過100萬條記錄。

  研究人員分析了14,258例活動性RA患者的資料,其中11,200例接受anti-TNF藥物治療,3,058例接受nbDMARD治療。研究人員首先比較兩組患者MI的發病率,然後判斷生物製劑是否影響MI的嚴重程度。所有以阿達木單抗、依那西普或英夫利昔單抗開始治療並在2001年至2008年受招募進入BSRBR-RA的RA患者均被納入,先前有心血管病史者被排除。
  為確定MI的發病率,利用患者姓名、出生日期、國民醫療保健編號、郵政編碼和性別匹配BSRBR-RA的資料和MINAP的資料。兩個資料庫中發生在同一30天時間窗內的心血管事件被認為是同一事件。使用美國心臟病學會和歐洲心臟病學會的標準,結合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的有關標準,確定其中的MI事件。
  總計確定252例MI,其中anti-TNF藥物治療組發生194例,發生中位時間為隨訪5.3年時。nbDMARD治療組發生58例,發生中位時間為隨訪3.5年時。相應的年均粗發病率分別為3.5/1000和5.6/1000。
  為比較兩組患者MI的嚴重程度,研究人員分析了這些MI患者中有MINAP相關資料者(143例)3種心肌酶的絕對水平,發現anti-TNF藥物治療組MI患者的峰值肌鈣蛋白I、峰值肌鈣蛋白T和峰值肌酸激酶均高於nbDMARD治療組MI患者。但樣本含量太少導致此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組在MI型別(ST段抬高型與非ST段抬高型)、心臟驟停、住院天數等可反映心肌梗死嚴重程度的指標上並無顯著差異。由此研究人員判斷:抗TNF藥物並未影響MI的嚴重程度和MI後死亡率。

  研究的侷限在於:未能避免同時使用的甾體類或非甾體類抗炎藥對MI風險的混雜效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