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溼性疾病有哪些?
風溼性疾病是泛指影響骨、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如肌肉、肌腱、滑囊、筋膜等的一大類疾病,具體有十幾大類,100多種疾病。最常見的一類是瀰漫性結締組織病,包括系統性紅斑狼瘡、乾燥綜合徵、類風溼關節炎、皮肌炎、多發性肌炎、硬皮病等,此外第二類為脊柱關節炎,周董所患之強直性脊柱炎就是屬於此類疾病。老年人常得的骨關節炎則是退行性骨關節病;痛風也好,假性痛風也罷,都與代謝性相關;風溼熱則屬於感染相關的風溼病。
「壁虎」和「老虎」不是一家子,類風溼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骨關節炎、風溼熱、痛風雖然都有關節炎表現,但完全是不一樣的風溼性疾病。
風溼熱又是個「什麼鬼」?
風溼熱是一種與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有關的全身性結締組織的非化膿性疾病,曾經是危害學齡兒童及青少年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可累及心臟、關節、中樞神經系統和皮下組織,但以心臟和關節最為明顯,臨床表現為心臟炎、環形紅斑、關節炎、舞蹈症和皮下結節。病變可呈急性或慢性反覆發作,可遺留心臟瓣膜病變形成慢性風溼性心瓣膜病。
在漫長的缺乏抗生素治療的年代,感染的後果是不可預料的。一次小小的咽痛、扁桃體炎後跟隨的卻可能是風溼熱和心臟瓣膜病。風溼熱的關節炎不遺留關節畸形,並不可怕,但心臟瓣膜病變卻嚴重損害患者的勞動能力和預期壽命。到 20 世紀中期,隨著抗生素的普遍應用,世界各國風溼熱發病率明顯下降。但近 20 年來,風溼熱發病率又有所回升,對此病而言,去除鏈球菌感染灶這種病因治療是最重要的,目前公認苄星青黴素是首選藥物。
類風溼關節炎又是「何方神聖」?
類風溼關節炎是一種病因未明的以慢性、對稱性、破壞性、小關節受累為典型臨床表現的結締組織病,可伴有關節外器官受累,如肺部、心臟損害,血液中類風溼因子、抗CCP 抗體可陽性。類風溼關節炎最重要的病理機制是炎症狀態下滑膜血管翳的形成及其對軟骨和骨的侵蝕破壞,患者常因此發生關節畸形而致殘。
晨僵、雙手腕關節、掌指關節和近端指間關節的梭形腫脹、疼痛,關節破壞畸形等是最常見的臨床表現。類風溼關節炎的發病可能與遺傳、感染、性激素等有關。
看到這裡,估計大家都對“風溼”與“類風溼”的這段“纏綿佳話”有所瞭解了吧。風溼性關節炎這個風溼熱延伸出來的非正規稱謂,挾風溼性心臟病之威,歷經千百年,在人們的記憶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以至於此病已經逐漸退出我們視線三十年後,仍在病名稱謂上佔有一席之地。我相信隨著風溼病學科普知識的加強及推廣,這種誤區慢慢應該被非專科醫生及普通百姓區別對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