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腫瘤科 主任醫師 易善永

  老年人難免會有三病兩痛,生病後到醫院看病,醫生檢查、確診、開藥,病人回家服藥,逐漸康復,這已是一個不成文的定式。但在上述諸多環節中,如何做得科學、合理,卻不是人人都清楚的。這其中往往會產生許多誤區,以致延誤治療。

  1、盲從廣告

  目前醫療廣告鋪天蓋地,魚龍混雜。廣告只是宣傳的工具,並不對療效負責。現在許多媒體為了賺錢,只要給錢就給做廣告,根本不管是否真正有效。許多“名醫”也未必名副其實,為了利益不顧醫德者有多,老年人應擦亮眼睛,以免上當受騙,延誤病情。此外,有些老年人好相信那些到街頭的免費檢查。哪裡都沒有免費的午餐,他們免費檢查往往是假,最終目的都是為了賣藥。盲目相信廣告、街頭免費檢查,有病亂投醫,只能增加自己的經濟負擔和心理壓力。

  2、藥貴則靈

  有些老人患的是普通的常見病,卻動輒要求吃高價進口藥、用高階抗生素,他們認為只有貴藥才是好藥。其實,藥物只有對症,不對症之說,並沒有“貴賤”之分。如果某個藥物正好針對某個病症,不論其便宜還是貴,不論其是新藥還是老藥,都是好藥。貴藥和新藥中多包含高額的廣告費和研發費,所以價錢比較高,但效果並不一定都是最好的。

  3、點名要藥

  有些老人因為經常和醫院打交道,也許是聽別人說某種藥效果好,一到醫院就自己點名要藥。由於各種疾病是不斷髮展變化的,其症狀、病理、治療對策也是千差萬別的,各種藥物的藥性也是極其複雜的。因此,你究竟患了什麼病,病情如何,該用什麼藥,該用多大藥量,只有醫生才能做到對症下藥、因症施治。點名要藥,不但很難恰當用藥,而且一旦出了事故,更難查清責任。

  4、自我治療

  俗話說:“久病成良醫”。有些老年人生病後看了一些醫學書籍,認為自己也成為了半個醫生。憑著自己對疾病一知半解的知識,自行去藥店購藥治病。但往往因藥不對症而效果不佳,甚至可誘發別的病,或使病情加重。此外,老年患者自看醫書,對號入座,往往向最嚴重的症型和後果上對,造成心理壓力越來越大,病情加重。

  5、不願檢查

  有些老人認為反正都是多年的老毛病,沒有什麼好檢查的,檢查又多花錢,開藥才是真治病,因此看病只肯花錢買藥,不肯花錢檢查化驗,拒絕接受醫務人員的必要檢查。不檢查有時很難搞清楚病情的變化發展,病情不清,治療就可想而知了。

  6、拒絕必要的治療

  有些老人對醫生的診斷意見不夠尊重,往往自以為是。醫生開的藥不吃,醫生提出的治療方案不予採納,甚至必要的手術都加以拒絕。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只會貽誤病情,甚至危及自己的生命。

  7、不合理的節省

  有的老人常常要求醫生儘量少開藥,開便宜藥,甚至限定醫生開藥的藥費數額,這樣做也是很不妥當的。因為醫生必須根據病情的需要開藥,只能在保證藥效的前提下節省開支。否則,花錢雖少,不能治病,又有何用?同時,這樣做,一次花錢雖少,卻可能把病情拖重了,時間長了,需要吃藥的時間也拖長了,結果,吃藥總量並沒有減少。

  8、隨便丟棄病歷

  病歷是老人珍貴的健康檔案和醫療檔案,有些老人看一次病換一本新病歷。這種隨意丟棄病歷及檢查單的習慣不僅給醫生診病、用藥增添了麻煩,還會多花錢,很難保證連續性地治療疾病。

  人到老年難免患這樣那樣的疾病,也難免和醫生打交道。在患病後,關鍵是要保持良好心態,“走出誤區,學會看病”。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