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湯是《傷寒論》開宗明義第一方,被譽為“群方之冠”。張仲景在其所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中,取桂枝湯之意加減化裁的系列方劑計有26首。傳說桂枝湯是商代大臣伊尹配製的,由張仲景收入《傷寒論》中。伊尹曾是一位高明的廚師,他總結前人運用本草治病的經驗,結合烹調技術創制了許多湯方,桂枝湯就是用辛香調味料創制的。其中的桂、姜、棗至今仍是我們廚房裡的常用調料。
桂枝藥證
桂枝是樟可植物肉桂的乾燥嫩枝,主產於廣東及廣西,具有特殊芳香,味微甜而帶辛辣。桂枝的應用範圍很廣,《傷寒論》113方中有44方用桂枝。
桂枝藥證:主治氣上衝
所謂氣上衝,是一種以胸腹部的明顯上衝感、搏動感為特徵的自我感覺。其組成有二:一是上衝感,氣從上腹上衝胸,病人的咽喉、胸膺部、腹部有突發性的氣窒感,脹痛感,甚至唿吸困難、喘促、心悸、出冷汗、驚恐、煩躁乃至暈厥。二是搏動感,自覺心悸、按壓後舒適;或病人全身出現搏動感或感覺到明顯的腹臍部的跳動感。桂枝證與出汗、驚恐、腹痛、有關。
古代是部分桂枝和肉桂的,一般的應用習慣是:輕症小病可用桂枝,重症大病必用肉桂。如桂枝多用於外感風寒、身體疼痛等,而肉桂多用於治療肢冷脈微,臍腹冷痛、心悸喘促、戴陽厥脫等。肉桂所主治的大多是迴圈系統、唿吸系統、消化系統比較嚴重的疾病,張仲景所用的桂枝主要是肉桂。
桂枝體質:體型偏瘦,面板白,文理較細,少油光,肌表溼潤;腹壁薄而無力,腹部多扁平,腹肌比較緊張;脣淡紅或暗;(文弱書生,林黛玉)
桂枝舌:舌質淡紅或暗淡,舌體較柔軟,舌面溼潤,舌苔薄白。如果舌紅堅老,或舌苔厚膩焦黃或舌質紅絳無苔者,則桂枝一般不宜使用。
桂枝證的脈象:以虛緩為多見。常浮大,輕按即得,按之軟弱,脈多緩或遲。
桂枝湯是古代的強壯方和疲勞恢復方、經典的調和營衛方,適用於以惡風自汗、腹痛時作、臍腹易悸、體瘦脈弱為特徵的疾病和虛弱體質的調理。
適用人群:
1、體白瘦:體型偏瘦,面板白皙而細膩比較溼潤,胸腹扁薄,腹直肌緊張。
2、舌暗淡:舌質淡紅或暗淡,舌體較柔軟,舌面溼潤或幹膩。
3、脈虛緩:脈多虛緩,輕取即得,重按無力,一般脈律不快。
4、易汗出悸動:出汗,汗後不舒服;心胸及臍腹部易悸動感,易頭暈;體力低下,易疲勞;易腹痛陣發;對寒冷、疼痛敏感;
5、誘因:體質的形成大多與各種應激刺激有關;稟賦不足,年高體衰,平素多病者比較容易出現。
適用疾病:
1、以多汗惡風為表現的病證,如產後或術後的自汗;
2、以發熱、自汗為表現的疾病,如感冒發熱、持續性發熱、手術後的吸收熱等。
3、以對寒冷過敏、分泌物清稀為表現的疾病,如過敏性鼻炎、哮喘;
4、以腹痛為表現的疾病:如過敏性紫癜、胃炎、消化性潰瘍等。
5、以心悸、頭暈、脈弱為表現的疾病,如低血壓、神經性暈厥、心臟病等。
6、以皮損不紅、區域性暗淡為表現的疾病,如蕁麻疹、皮炎。
加減與合方:
1、胸滿腹脹、咳喘、咳痰者,加厚朴、杏仁;
2、便祕腹痛,白芍加倍或再加制大黃;
3、自汗、盜汗、黃汗浮腫者,加黃芪;
4、汗多、食慾不振、脈沉遲者,加人蔘;
5、胸腹部的搏動感明顯者,加龍骨、牡蠣;
注意事項:
1、桂枝湯的加味不宜過多;方中宜桂枝不宜肉桂,生薑雖可以乾薑替代,但沒有生薑效佳;
2、肥胖之人,或發熱惡寒無汗者,或發熱煩躁、口渴引飲、舌紅苔幹或黃膩者,或出血病證、凝血障礙者,當忌用或慎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