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科 主治醫師 張則彥

  功能性便祕是臨床上較常見的消化道疾病。我國功能性便祕的發病率為10%~25%左右,而便祕的發病率是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的,有資料報道,便祕發病率在年輕人中為3%,中年人為8%,老年人為20%,而其中老年人便祕有相當一部分為氣虛型便祕,其診斷標準如下:

  1、西醫診斷標準,根據羅馬Ⅲ功能性便祕的標準診斷

  (1)必須符合以下2項或2項以上:

  ①至少25%的排便感到費力;

  ②至少25 %的排便為幹球狀便或硬便;

  ③至少25 %的排便有不盡感;

  ④至少25 %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感/阻塞感;

  ⑤至少25 %的排便需要手法幫助(如用於指助便、盆底支援);

  ⑥便次<3次/周。

  (2)在不使用瀉藥時很少出現稀便;

  (3)沒有足夠的證據診斷腸易激綜合徵。

  診斷前症狀至少出現6個月,近3個月滿足以上標準。

  2、中醫診斷標準

  根據周仲英主編的《中醫內科學》氣虛便祕的診斷制定:

  在症狀上可見大便並不乾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便後乏力,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3、氣虛祕的中醫症候認識

  祖國醫學認為:便祕是人體陰陽失調、臟腑不和、運化失常、情志失調、飲食不節以及中氣不足等引起腸道氣機不暢,以致大便排出困難的疾病。《素問?靈蘭祕典論》說“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問?五臟別論》中說“魄門亦為五臟使,水谷不得久藏。”

  可見,食物經脾胃消化,吸收營養物質後,通過大腸的傳導,最終經魄門以糞便的形式排出。故脾胃、大腸和魄門是重要的排便器官。而魄門為大腸之末端,《諸病源候論?脫肛候》:“肛門為大腸之候。”故魄門受大腸的影響較大。一旦大腸傳導失司,魄門啟閉異常,則可發為便祕。

  氣虛便祕病機是氣虛無力推動以致糟粕內停的一種疾病。腸道的傳導、魄門的啟閉是否正常與脾胃之氣升降功能及肺氣宣發肅降關係密切。其中氣虛祕主要可以表現為脾氣虛。

  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居中焦而司運化,津液輸布正常,氣化充足,則腸道滑潤傳導有力,大便調暢。脾氣虛弱,大腸無力推動以致糟粕內停。正如《靈樞?口問》中說:“中氣不足,溲便為之變”。脾主升,胃主降,若脾氣虛則氣機升降不利,《醫門棒喝》有云:“升降之機者,在於脾土之健運。”

  如氣機升降紊亂,則上下門戶開合不利,則魄門啟閉遲緩失常,開闔失司,以致排便困難。脾虛則運化功能失調,津液不布,腸道失於潤澤,傳導失常而致便祕。脾虛則氣血生化乏源可伴有血虛津虧不能下潤糞便,腸道難以傳送而發病。

  肺主一身之氣,主治節,其氣以清肅下降為順。脾土虛中氣不足,母病及子則易傳至肺金致肺氣虛弱,《脾胃論》中雲:“脾胃虛則肺最受病”,進而肺失於肅降,肺與大腸相表裡,肺虛則無力宣導大腸,引起大腸傳導失司,正如唐宗海在《醫經精義?臟腑之官》中曰:“大腸之所以能傳導者,以其為肺之腑,肺氣下達故能傳導。”肺氣虛,推動無力,大腸傳導功能失常,魄門開啟無力,努掙排便而難以排除。

  周慎齋認為氣虛祕的表現為:“大便欲去不去,或著而不出,”症見大便並不乾硬,雖有便意,但排便困難,用力努掙則汗出短氣,便後乏力、神疲、肢倦懶言,舌淡苔白,脈弱。

  4、現代醫學氣虛便祕病理機制的認識

  氣虛型便祕本質應為氣虛大腸無力推動,因此與功能性排便障礙中的排便推進力不足表現一致。本病患者脾氣虛則中氣下陷多伴有盆底下降、盆底器官膨出的表現,加重了盆底神經肌肉的損傷和盆底結構變化。

  根據羅馬Ⅲ診斷標準將功能性排便障礙分為排便不協調和排便推進力不足2個亞型,後者為功能性便祕患者反覆嘗試排便時直腸推進力不足,伴隨有或無盆底肌不協調收縮。其病理機制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

  (1)盆底神經肌肉的損傷和盆底結構變化

  大量便祕的患者由於長期的排便困難,過度用力,慢性腹壓增高,超過肛提肌負荷的生理極限,可導致肛提肌張力下降,萎縮下陷,排便時盆底下降超過正常範圍以下。支配盆底肌的神經短而細小,較固定,因而盆底下降時,神經必將受到牽拉。

  快速拉長可能引起神經傳導性逐漸喪失,若失去傳導性後的神經仍被拉長20-30分鐘,神經的興奮性和傳導性均將不能恢復,其支配的盆底橫紋肌逐漸衰弱,收縮力降低,表現為肛管收縮壓降低。鬆弛的盆底肌易發生盆底器官膨出加重盆底神經的牽拉損傷。

  (2)腸神經的損傷變性

  研究資料顯示,便祕患者的結直腸壁有肌纖維變性,肌肉萎縮,腸壁肌間神經叢變性、變形、數量減少,盆腔副交感神經可發生神經軸突空泡變性、肌層神經元的缺失及非特異性的神經叢的退化等病理改變。這與患者產生直腸感覺閾值異常,甚至直腸推進力不足有關。

  (3)雌激素不足

  本病多見於老年婦女,其中一部分可追溯到育齡期生產損傷。隨著年齡的增高,體內雌激素水平明顯下降,於面板可表現為彈性下降,於腹壁可顯示橫紋肌纖維變細、張力下降。由

  (4)腹肌膈肌肌力不足

  腹肌和膈肌的收縮能夠使腹壓增加促進糞便排出,它們的肌力下降能夠降低排便推力。

  排便動力不足應與長期排便困難及盆底下降對盆底神經肌肉的牽拉損傷,加之雌激素下降導致的盆底肌變性萎縮有關。其機制應為盆底下降、會陰支援結構鬆弛、支配盆底的運動及感覺神經功能障礙、盆腔內的肌纖維韌帶張力水平下降等。

  5、祖國醫學對本病的治療

  中藥治療

  中藥治療以通下為主,但重在辨證論治,補氣使大腸傳導有力,養陰潤燥使糟粕排出通暢,正如朱丹溪所云“補氣來有力行舟,補陰來增水行舟”,中藥治療便祕的進展:唐清珠運用補中益氣湯治療盆底鬆弛綜合徵型便祕35例,總有效率94.3%。孫廣全,徐紅等採用補脾益氣滋腎法,治療老年性便祕86例,基本方藥:黃芪,太子參,白朮,當歸、白芍、肉蓯蓉、生首烏、枸杞、麻子仁。總有效率為100%。

  樊冬梅,歐志穗等[28]調腸健脾法以行氣通降為要,兼以健脾以助腸胃氣化功能。自擬調腸健脾法方(黨蔘、檳榔各15g,枳實、烏藥各12g,白朮30g,虎杖20g,木香(後下)l0g,黃連5g)治療慢性功能性便祕氣祕證35例,結果顯示臨床痊癒6例(17. 1 %),顯效17例(48. 6 %)有效9例(25. 7 %),無效3例(8. 6%)。

  瞿立武益氣養血法從虛論治老年便祕,採用益氣養血、潤腸通便法,自擬參歸潤通湯口服(黨蔘、白朮、枳實、當歸、何首烏、肉蓯蓉、生地黃、玄蔘各15g,桃仁、麻仁、杏仁各l0g,甘草5g)隨證加減,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祕60例,治療結果示痊癒16例,顯效29例,有效10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91. 7 %邱新平;

  劉遠成治療慢傳輸型便祕應用益氣潤腸法結合中醫辨證加減化裁,藥用:生黃芪,白朮,黨蔘,杏仁,桃仁,瓜萎仁,粉甘草,對照組採用聚乙二醇4000治療。觀察其近、遠期療效。結果表明治療組治療便祕近期療效優於對照組(P< 0. 05),且遠期複發率低,與對照組比較更有顯著性差異(P<0. 05)。

  劉明月採用補氣宣肺法主張功能性便祕以補氣生血、宣肺通便為主,並自擬黃芪湯(黃芪、火麻仁、陳皮、白蜜)為主方加黨蔘、白朮、麻黃、生石膏、杏仁、生地、當歸、桃仁、麥冬、甘草,治療98例,治癒67例,顯效28例,有效3例,無效0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