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劉啟廷主任中醫師,是第三批、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2011年成立國家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他臨床用藥以簡、便、廉、捷著稱,其方劑用藥精煉,量少效著。所創百餘首經驗方,經幾十年臨床應用,每首方劑使用均在數百乃至上千例,無不應驗如彰。
疲勞綜合徵是近年來臨床接診中常見的病症之一,是現代人在高效快節奏生活方式下出現的一組以無法通過休息而緩解的、長時間的全身疲乏無力現象為突出表現的症候群,也有人將之稱為亞健康狀態。可表現為體倦乏力、腰膝痠軟、健忘失眠、頭昏頭痛、咽乾喉痛、食慾下降、情緒低沉、焦慮抑鬱等多種軀體及精神神經症狀,多見於20~50歲之間的腦力勞動者或經商人員。
本病儘管不會危及生命,但因患者心理負擔加重、免疫力降低及內分泌紊亂,將極大地影響其生活質量,使之缺少愉快感和滿足感,並容易罹患其他疾病。目前西醫對本病尚缺乏特殊的治療手段,而中醫通過辨證論治可取得明顯的療效,表現出很大的優勢。
病因:肝鬱脾虛 心腎失養
中醫沒有疲勞綜合徵這一名稱,根據其常見的臨床症狀,可歸屬於中醫“虛勞”、“勞損”、“鬱證”、“體重”、“髒躁”、“健忘”、“不寐”等範疇,但又不能被其中任何一個單一的病種所涵蓋。依據中醫學理論,本病的病機主要為五臟氣化功能失調,病位涉及五臟,以脾肝心腎為主。
因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肌肉、四肢,主運化水谷精微及水溼,飲食不節或思慮過度損傷脾胃,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乏源,清陽不升、濁陰不降,四肢肌肉失養,故見四肢痠痛無力、頭暈頭痛、食慾不振等。肝主筋、主情志、主疏洩,為罷極之本,情志不暢、所欲不得、心理壓力過大都可致肝氣鬱滯,疏洩失職,五臟氣機失常,變證紛出;反之,肝氣鬱滯又會加重情志不暢,繼而導致脾失健運。
心藏神,主血脈,勞神過度,精血暗耗,心血不足,則心神失養,故見失眠、健忘、心慌、氣短等。腎為先天之本,藏精,主生殖,主骨生髓充腦,開竅於耳,若房室不節、滋情縱慾,耗傷腎精,腎精虧虛,髓腦空虛,九竅不利,則見頭暈、耳鳴等。腰為腎之府,膝為筋之會,肝腎不足故見腰膝痠軟;勞則氣耗,勞神、勞力都會耗傷人體正氣,產生腦力和體力的過度疲勞。
治則:健脾益氣 補腎養肝
劉啟廷教授指出,慢性疲勞綜合徵是一種功能失調性疾病,由於長期工作緊張、情志過激、勞逸失度、飲食不節等不良的生活行為,導致臟腑功能受損、氣機執行失調而發病。素體不足、髒氣虧虛是發病的基礎,而情志失調、勞逸過度是發病的主要原因。
病理性質為本虛標實,虛者責之心神失養、脾腎虧虛,實者責之肝鬱氣滯。因此,在治療上採用健脾益氣、補腎壯骨、養肝理筋為主,以調整臟腑功能,恢復機體活力,從而達到康復的目的。
方藥組成:黃芪30克,黃精20克,蓮子 15克,熟地20克,山茱萸15克,白芍15克,枸杞子15克,五味子15克,女貞子15克,炙甘草10克。
服用方法:上藥浸泡2小時,武火煮開,文火再煮30~40分鐘,取汁;加水再煎25~30分鐘,取二汁,混勻,分2~4次溫服。
功用:健脾益氣,補腎壯骨,養肝理筋。
主治:慢性疲勞綜合徵。
組方依據:慢性疲勞結合徵是一組原因不明的機體疲乏症,症見精神倦怠,無原因的低燒、頭痛、肌肉關節酸楚疼痛,睡眠不寧,情緒低落,辦事無信心,神志恍惚、疑慮、或驚恐、憂愁等症狀。此病由於過度勞累、精神緊張、飲食和營養結構不合理、生活不規律,以及應激能力差而造成的神經、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的功能紊亂所致。
病因是臟腑功能失調,尤其與心脾肝腎臟器的疲勞有密切關係。因心主神明,脾主肌肉,肝主筋,腎主骨,特別是肝臟,尚可通過其疏洩作用調節脾胃的運化功能,調暢氣機和情志。當心肝脾腎臟器功能失調時,可導致疲勞綜合徵的發生。治療以黃芪、黃精、蓮子補氣養陰、益心健脾;熟地、山茱萸補腎養陰、填精益髓;白芍、枸杞子、女貞子、五味子養肝柔肝,調暢氣機,濡潤筋脈;炙甘草調合諸藥。
共奏益心健脾、補腎柔肝之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黃芪、黃精、熟地、枸杞子均具有抗衰老、增強免疫功能、增強機體耐缺氧及應激能力、改善心功能以及類似激素樣作用,多用於治療體弱或病後恢復的患者,對體虛、乏力、心悸、氣短、咽乾等症狀有明顯的改善作用。山萸肉是一味平補陰陽的藥品,不論陰虛或陽虛,都可配伍應用,《名醫別錄》謂之能“益精,安五臟”。
它既能補益肝腎,又能收斂固澀,能補能澀是其特點,多用於肝腎不足之頭暈目眩、耳鳴、腰痠、尿頻等症。蓮子善於補五臟不足,通利十二經脈氣血,使氣血暢而不腐,蓮子所含氧化黃心樹寧鹼還具有防癌抗癌的功能。白芍具有鎮靜、鎮痛和抗驚厥作用,其主要成分白芍總苷具有抗炎、解毒、柔肝止痛的作用,並可緩解緊張情緒以消除身體的不適感。
加減運用:若氣虛偏重,體倦疲乏酸楚症狀明顯者,加紅參、炒白朮以大補元氣、健脾化溼;若精神疲勞過度,心失所養,症見失眠健忘、驚厥憂愁、驚恐心悸者,加酸棗仁、珍珠母、琥珀粉以養心安神、鎮驚定志;若心火偏亢,症見心煩意亂、口渴目赤者,加黃連、蓮子芯清心瀉火以除煩;
若心胃伏熱,懊惱憂慮、口瘡反覆者,加炒梔子、淡豆豉以瀉火宣鬱、除煩消慮;伴見頭暈目眩、頭腦浮空者,加龜版、磁石、何首烏以平肝潛陽、益精生髓、聰耳明目;頭痛甚者,加川芎、石決明以活血行氣、平肝止痛;頸肩背部僵硬冷痛明顯者,加葛根、羌活、片薑黃以溫經散寒、通絡止痛;
下肢肌肉、關節痛甚者,加川牛膝、木瓜、薏苡仁以宣痺通絡、舒筋止痛;大便乾結者,加酒大黃以和緩瀉下,兼具善清上部之火熱;女子帶下清白者,加芡實、金櫻子、炮姜化溼止帶;男子滑精陽痿者,加韭菜子、仙茅溫陽固腎。
按:慢性疲勞綜合徵病程較長,俗稱為“積勞成疾”,因其進展很慢,病情複雜,單純藥物治療療效較慢。當前西醫對此主要有藥物治療、替代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和漸進性運動療法,雖對某些症狀有一定緩解作用,但整體效果尚不確切。
中醫通過辨證論治,找到病因,從整體觀念出發,通過疏通經絡、調和陰陽、調理臟腑、調補氣血,調動人體潛在的調節功能,達到消除疲勞、減輕症狀、調整睡眠、改善認知等目的。
另外,還要從心理、環境、飲食幾方面綜合調整,改變煩亂緊張的工作環境,戒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生活要規律,飲食要清淡,參加適當的娛樂和體育活動,以提高對疲勞的耐受性,避免滑向亞健康狀態。也可配合藥膳治療,如甘草小麥大棗粥、蓮子糯米粥、蓮子芯冰糖飲等,都有益於精神和體力的恢復。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