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內科 主任醫師 曹元成

  肺部感染、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由於肺、胸廓或肺動脈的慢性病變所致的肺迴圈阻力增加、肺動脈高壓,進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擴大,甚至發展為右心衰竭的疾病。臨床上以反覆咳喘、咳痰、水腫、紫紺等為特徵。可分為代償及失代償兩個方面。發病年齡多在40歲以上。本病常年存在,急性發作以冬春季多見。肺心病病程中多數環節是可逆的,通過適當治療,心功能可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後期病情危重。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屬中醫“喘證”、“痰飲”、“肺脹”、“水腫”等範疇。

  【病因病理】

  肺部感染、 慢性肺心病的病因為機體正氣不足,反覆感受風寒,肺傷氣弱,痰飲留滯,氣道不暢。肺傷日久必及於心,肺臟血瘀,損及心氣而致病。

  病理變化首先在於機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低下,邪氣侵襲人體,肺先受之,肺氣宣降失司,發為喘咳。

  若反覆感受邪氣測肺傷氣弱,痰飲留滯,日久正氣必衰,而進一步累及心、脾、腎諸髒。“肺傷日久必及於心”,心氣虛無以推動測致心血瘀阻而見心悸、胸門、憋喘、紫紺、舌黯;脾主運化,脾失健運,水谷不化,痰溼內生,上湧犯肺,而見咯痰量多;腎主水,腎虛無以制水,水氣凌心,則加重心悸、氣短;腎又主納氣,肺主呼吸,肺氣應下行歸腎,腎氣又有攝納肺氣的作用,若腎氣虛不能攝納肺氣,則發為虛喘。因此,肺心病的發生,在於肺、心、脾、腎四髒功能失調。

  【診斷要點】

  1、有慢性肺部疾病史,早期功能代償,有咳嗽、咯痰、乏力、呼吸困難,隨著病情進展出現右心衰竭、呼吸衰竭,如心悸氣急加重,紫紺,頭痛,煩躁,神昏譫語、抽搐,甚至昏迷。

  2、體徵  早期表現為肺氣腫,呼吸音減弱,可聞及乾溼??音,心濁音界不易叩出,心音低鈍,肺動脈瓣第二音亢進;以後出現頸靜脈怒張,肝腫大,浮腫,腹水,心率加快等。

  3、心電圖  早期低電壓,心臟順鐘向轉位和肺型P波,電軸偏右;後期右心房、室肥大。

  4、X線檢查  肺部可有原發病的表現,右心室增大徵,甚至可有全心擴大。

  5、血氣分析  呼吸衰竭時,可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

  【辯證分型】

  1、寒痰壅肺症狀:咳喘氣急,勞則即著,胸部脹問,痰白而稀,納少倦怠。舌苔薄白而膩,脈弦滑。多見於肺功能不全合併呼吸道感染。

  證候分析:病程日久而肺虛脾弱,故見納少倦怠;正虛復感寒邪,肺氣不宣,痰濁上犯,故咳喘,痰多;因肺虛而又痰阻氣機,故胸脹問,咳喘勞則加重;

  舌苦薄膩,脈弦滑為寒痰內阻之候。

  治則:溫肺化痰。

  方藥:溫化寒飲湯。

  麻黃10克,桂枝12克,白芥子12克,蘇子15克,萊菔子15克,細辛6克,乾薑10克,五味子15克,半夏12克,陳皮12克,黨蔘20克,白朮12克,茯苓15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參茯丸、陳皮丸口服。

  2、熱痰蘊肺症狀:咳嗽氣促,痰黃而稠,不易咯出,大便乾燥,小便黃赤,口於。舌紅,苔黃或黃膩,脈滑數或弦數。多見於肺功能不全合併呼吸道感染。

  證候分析:痰濁內蘊化熱,痰熱壅肺,故痰黃而難以咯出;肺氣上逆,故見氣促;熱傷津液,肺不布津,故口乾,小便黃赤;肺與大腸相表裡,大腸運化失司,故大便於燥;舌紅苔黃或黃膩,脈弦數或滑數均為痰熱內蘊之徵。

  治則:清肺化痰,降逆平喘。

  方藥:清肺湯。

  桑白皮15克,桔梗15克,地骨皮12克,黃芩15克,黃連6克,浙貝12克,瓜蔞20克,杏仁12克,蘇子15克,半夏12克,天花粉12克,大黃6克,地龍15克,海蛤殼15克,丹蔘15克,紅花12克,甘草6克,水煎服。魚腥草丸、蛇膽丸口服。

  3、痰蒙清竅症狀:神志恍惚,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嗜睡,甚至昏迷,或肢體抽搐,咳喘氣促,咯痰不爽。舌質黯紅或淡紫,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滑數。多見於肺性腦病。

  證候分析:痰迷心竅,蒙閉氣機,故見神志恍惚,煩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昏迷;痰濁引動肝風,故可見肢體抽搐;痰濁壅肺,氣機上逆,故見咳喘氣促,咯痰不爽;舌質黯紅或淡紫為心血瘀阻之徵,苔白膩或黃膩,脈細滑數為痰濁內蘊之象。

  治則:化痰開竅,熄風活血。

  方藥:滌痰清宮湯。

  竹瀝15克,天竺黃12克,瓜蔞20克,半夏12克,川貝母12克,膽南星12克,枳實12克,橘紅12克,石菖蒲15克,竹茹12克,茯苓12克,人蔘9克,甘草6克,丹蔘30克,桃仁12克,天麻12克,鉤藤20克,水煎服。安宮牛黃丸、猴棗散口服。

  4、肺腎氣虛症狀:咳嗽氣短,活動後加重,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痰白而稀,無力咯出,胸悶心悸,汗出。舌淡或黯,脈沉細數或有結代。

  證候分析:肺虛無以主氣,腎虛無以納氣,故氣短,活動後加重,甚則張口抬肩,不能平臥;肺氣不足,不能宣肺布津,故咳嗽,痰白無力咯出;肺病及心,心氣虛弱,氣機不利,故胸悶心悸,汗出;氣虛不能推動血液執行,故舌淡或黯;脈沉細數或結代亦為肺腎氣虛,兼有血瘀之徵。

  治則:補肺益腎,去溼化痰。

  方藥:肺腎雙補湯。

  人蔘10克,黃芪50克,熟地20克,蛤蚧10克,白芥子12克,蘇子12克,五味子15克,紫菀12克,桑白皮12克,山茱萸15克,茯苓12克,澤瀉12克,附子9克,桂枝12克,乾薑12克,半夏12克,陳皮12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參蛤丸、參麥丸口服。

  5、脾腎陽虛症狀:面浮肢腫,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脘痞納差,形寒肢冷,腰膝痠軟,小便清長,大便稀溏。舌胖質黯,苔白滑,脈沉細。

  證候分析:陽氣衰微汽不化水冰邪氾濫則面浮肢腫;水飲上凌心肺,故心悸喘咳,咯痰清稀;脾陽虛則脘痞,納差,便溏;腎陽虛則形寒肢冷,腰膝痠軟,小便清長;舌胖質黯,苔白滑,脈沉細為陽虛水停血瘀之徵。

  治則:溫腎健脾,化飲利水。

  方藥:健脾溫腎湯。

  附子12克,桂枝12克,人蔘12克,吳茱萸10克,乾薑12克,薑黃12克,茯苓15克,白朮12克,赤芍12克,澤瀉15克,車前子15克,防己12克,地龍15克,蛤蚧10克,蜈蚣3克,全蠍10克,紅花12克,澤蘭12克,豬苓15克,白醜6克,沉香3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生脈丸、回春丸口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