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耳鼻喉科 主任醫師 趙長青

  對於複雜額竇疾病,比如慢性額竇炎,如何治療,病情不同,方法各異。內鏡下經鼻腔實施DRAF III手術,是一種選擇。

  所謂DARF III 要求使用成角度的內鏡,在前顱底的下面對額竇開口進行解剖,新造就一個左右貫通(兩側額竇)中線引流(兩側額竇與新的鼻中隔開窗連線)的體系。這樣做的目的是徹底解決額竇的堵塞問題,也就是引流問題。我們可以把這樣一種設計與實踐通俗地概況為前顱底隧道工程。

  我之前曾經在這個欄目發表文章,比如我自己的團隊採用了上下結合的方法治療額竇疾病(發表於2012-10-21和2013-4-12),又比如介紹了北京同仁醫院周兵介紹採用內鏡進行DARF III的術式等(2009-3-21)。今天要說的正是後一種術式,即DRAF III。

  應該說,作為開展鼻內鏡手術的專科醫生,對於額竇的解剖自然心中有數,但由於手術時解剖位置的變化,區域性出血的原因等,常常有點茫然不知所措。今天我們採用內鏡技術成功地從鼻腔徑路進行了DRAF III,術中從額竇腔吸出及沖洗出大量的類似真菌感染的粘稠物,手術後的術腔猶如一個左右相連、中間細、兩邊粗的葫蘆,業內稱之為“馬蹄狀”,外國人或外文資料給這個形態有專門的叫法,叫做:THE FRONTAL T,意思就是額竇手術後形成的T型的額竇引流同道。

  需要解釋一下,這裡的T中的直立的這一筆相當於篩骨垂直板與前顱底連線的部分,而平行的這一筆,為新造的額竇底及其通道的空間。

  手術的要點是:準確辨識緊貼額竇底的前顱底結構(防止進入顱內),把鼻中隔前上的開窗做到恰如其分(既不過大也不過小),沿額竇開口的前上及上頜骨額突的方向順序磨除。

  順便強調一點,如果術前看到有眶上氣房,一定要仔細尋找定位予以處理,以免其中藏匿病變影響手術效果。

  隨著手術經驗的積累,手術中遇到的問題,即所謂瓶頸,也將逐漸一一化解。

  後記:2015-11-13(週五),我們進行了一例DRAF III手術。這是一例大約10年前因為鼻息肉合併哮喘曾經進行過鼻內鏡手術的患者,此次複查發現雙側篩竇和額竇充滿息肉。在積極準備的基礎上,我們進行了DRAF III手術,手術中發現左側額竇記憶體在一個較大的氣房,而真正的額竇開口則被擠壓成一裂隙狀。這是典型的所謂IV型氣房(即“竇中竇”SINUS-IN-A-SINUS)。徹底開放該氣房後發現該側額竇內由於長期引流受阻出現分泌物儲留;同時對側額竇內有一個圓形孤立的息肉樣物。另外,該例手術後出現哮喘發作,經過ICU治療轉危為安。

  附:最近(2015-12)進行了額竇球囊擴張手術。看似簡單的額竇引流口的定位,其實反映的是術者的綜合臨床實力。不過曾經進行額竇DRAF III手術,就有了一定的經驗,還是可以最終找到並進行球囊擴張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