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兒科 主任醫師 李亞娟

  秋季保健重點:滋陰潤肺

  秋天從農曆的7月開始,是由熱轉涼再由涼轉寒的過渡性季節。前45天,為“立秋”、“處暑”、“白露”3個節氣,此時暑熱未消,秋陽似火,但早晚有秋涼;後45天,為“秋分”、“寒露”、“霜降”3個節氣,此時暑熱已消,秋涼漸漸加重而轉寒。

  “秋燥”為秋季的主要氣候特點,而自然界的變化則由“生長”轉為“收藏”。秋燥之氣以中秋為界,又有“溫燥”與“涼燥”之分。如秋初久晴無雨,秋陽暴烈,屬溫燥性質;深秋初涼,西風肅殺,屬涼燥性質。但無論溫燥、涼燥,以面板乾燥、體液缺乏為其主要特徵。

  秋季飲食宜減辛增酸,以養肝氣,才不至於“肝氣犯肺”。因秋氣燥,容易有咳嗽少痰、咽乾不適、鼻燥口乾、手腳心熱等症狀,所以要滋陰潤肺,要多喝水且宜食麻(芝麻)以潤其燥,禁冷飲及穿寒溼內衣。

  秋天食材藥材宜忌

  小兒養生應順應節氣轉向收斂、降氣、潤燥、抑肺扶肝、增酸減辛。秋天要少吃辛味的蔥、姜、蒜、辣椒,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蔬菜,多喝開水、豆漿、果汁。新鮮蔬果具潤燥通便的功能且富含水分,多食可補津液。梨子、柿子、甘蔗、枇杷、胡蘿蔔及蓮藕等為秋季適宜的養生蔬果。

  常用中藥有沙蔘、天冬、麥冬、石斛、百合、地黃、玉竹、甜杏仁、女貞子、玄蔘、大棗,川貝母、白果、西洋參、黃芪、黨蔘、白X、人蔘、茯苓、蒼X、薏苡仁。

  小兒藥膳方

  1、生脈飲:西洋參5克、麥冬15克,五味子5克,加水適量煎服,可當茶飲,具有潤肺、補氣陰兩虛的效果。

  2、沙蔘飲:玉竹、沙蔘、百合各30克,洗淨後加水適量煎成湯汁,取汁加冰糖適量調服。

  3、冰糖川貝梨:川貝母3克、冰糖9克,塞入已去籽核的大梨中,綁好後,隔水蒸熟,每天吃2次,每次半個,連服2-3天。可治初秋溫燥咳嗽、口渴及咽乾等。

  4、蓮藕茶:蓮藕粉熱水沖泡後喝下,適合腹瀉後的腸胃不適,有退熱整腸的功能。

  5、桂花紅茶:將普通紅茶包和桂花少許泡成茶飲用。適合陰虛易汗、入睡較差的孩子。

  6、紅綠豆湯:將綠豆和紅豆用1:1的比例煮成湯,也可加一點薏苡仁,就能變成可退燥熱又不會太寒涼的早秋飲品。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