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用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多長時間可以預測遠期療效?
很多慢性乙肝患者都在服用核苷(酸)類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抗病毒治療開始後,HBV DNA水平能不能下降?何時下降?下降多少?這些都可以預測服用這種藥物的遠期療效,以及HBV是否發生了耐藥變異。
這裡要記住:服用某種抗病毒藥物後,HBV DNA水平下降越快、幅度越大,其遠期療效越好,發生病毒變異的可能性越小。
什麼時候是預測服用藥物的遠期療效?
專家們認為,服用拉米夫定到16周、替比夫定到24周、阿德福韋酯到48周時,是合理的療效預測點。
如果在這個時間點監測到的HBV DNA水平達到陰性或檢測不到,則可預測服用該藥兩年或更遠期的療效良好。在此期間若病毒變異率很低,則不需要改變原有治療方案,患者可持續服用原有藥物。
恩替卡韋和替諾福韋酯因為抗病毒能力強大,病毒變異率低(基因耐藥屏障高,恩替卡韋服用5年病毒變異率僅為1.2%,替諾福韋脂服用8年至今未觀察到病毒變異),只需按一般監測規律進行即可,無須列出合理的療效預測點。
為什麼要把拉米夫定的“合理療效預測點”定為服用16周、替比夫定24周、阿德福韋酯48周呢?
1、拉米夫定所致的病毒變異率較高,它的抗病毒活性又較強,但是如果早期取得了良好效果,病毒變異率並不高,因此其“合理的療效預測點”定為16周,它也是可以接受的初治藥物;
2、阿德福韋酯杭病毒活性發揮較慢,但是它導致的病毒變異率卻較低,所以服用48周是恰當的;
3、替比夫定所致病毒變異率低於拉米夫定而又高於阿德福韋酯,故服用24周時為“合理的療效預測點”。
我國大多數慢性乙肝患者在初治時選用價格較低的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酉自和替比夫定,但它們有的所引起的病毒變異率較高(如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有的抗病毒效果出現較晚,甚至發生原發性無應答(如阿德福韋酯)。而大多數慢性乙肝患者是在醫院外服用藥物,覺得方便安全,認為只要堅持服用下去就不會出現問題。
其實,核苷(酸)類藥物的抗病毒活性不同,起效時間也不同,服用後病毒變異率更不同,不定期監測HBVDNA,就不知道HBV在體內是否“老實”或“服輸”了,也不知道它們是否已經“改變策略”(基因變異)。因此,患者除了要進行常規的監測外(一般每1~3個月監測1次),還必需記住“合理的療效預測點”,到時候一定要去醫院檢測HBV DNA,並請醫生幫助分析。
如果在“合理的療效預測點”監測到的HBV DNA水平下降得不理想,甚至沒有下降,則可以預測該藥的遠期療效欠佳,或者可能要發生病毒變異。這時,醫生就要提前改變原有治療方案,更換或加上另一種抗病毒藥治療,實現優化用藥,以期達到理想療效並預院病毒變異,這就是患者治療的轉折點,或稱“拐點”。
患者的“拐點”是從“合理的療效預測點”獲得的,在“合理的療效預測點”檢測HBVDNA非常重要。
專科醫生都希望患者沒有這個“拐點”,不用換藥或不用加藥,只需用上一種藥就一用到底,直到“治癒”。多數患者的治療是不順利的,往往需要改變治療策略。乙肝治療是一項艱難的長期工程,沒有患者的默契配合,只有醫生使勁,是很難完成的。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