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科 主任醫師 張士發

  由各種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組織感染統稱為甲真菌病,是面板科常見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交往和免疫受損宿主如腫瘤、自身免疫病、器官移植、糖尿病、艾滋病等患者的不斷增多,臨床上真菌感染呈持續上升趨勢。同時,真菌病原菌的種類也在不斷變化。
  1、病因
  主要由面板癬菌感染引起,其次為酵母菌和非面板癬菌性黴菌。面板癬菌包括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其中紅色毛癬菌佔首位。近來報道蘇丹毛癬菌是甲內型感染的致病菌;酵母菌主要是念珠菌、馬拉色菌等。同一病甲偶可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致病真菌並存。
  甲真菌病多由手足癬直接傳染,易感因素有遺傳因素、手足多汗症、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艾滋病)、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類激素或免疫抑制劑者、區域性血液或淋巴液迴流障礙、穿不透氣的鞋襪、某些職業人員(如浴室工作人員、運動員等)、甲外傷或其他甲病等。
  2、臨床表現
  甲真菌病在面板癬菌病中約佔30%,而手足癬患者中約50%伴有甲真菌病,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甲真菌病的臨床特徵主要是甲板角質增厚、變色、無光澤,甲板、甲床分離,甲板中空、翹起及表面凹凸不平等。根據真菌侵犯甲的部位和程度不同,可分為以下幾種型別:

  ① 白色淺表型:少見。致病真菌從甲板表面直接侵入引起。表現為甲板淺層有點狀或不規則片狀白色渾濁,甲板表面失去光澤或稍有凹凸不平。白色斑點如針尖大小,並可擴大或融合,累及整個甲板。常見致病菌為石膏樣毛癬菌。

  ② 遠端側位甲下型:最常見。多由手足癬蔓延而來。真菌從一側甲床侵犯甲的遠端前緣及側緣,並使之增厚、灰黃渾濁,甲板表面凹凸不平或破損。致病菌多為紅色毛癬菌,其次為石膏樣毛癬菌。

  ③近端甲下型:較少見。多通過甲小皮而進入甲板及甲床。表現為甲半月和甲根部粗糙肥厚、凹凸不平或破損。致病菌多為紅色毛癬菌。

  ④全甲毀損型:是各型甲真菌病發展的最終結果。表現為整個甲板被破壞,呈灰黃或灰褐色,甲板部分或全部脫落,甲床表面殘留粗糙角化堆積物,甲床亦可增厚、脫屑。
  特殊型別甲真菌病有6種:

  ①嚴重甲分離型:真菌從甲床感染至甲板,甲床與甲板分離嚴重。

  ②側緣型甲真菌病。

  ③面板癬菌瘤:面板癬菌瘤是由角質物和真菌成分組成的緻密團塊。面板癬菌瘤位於甲床和甲板之間。

  ④縱紋形成的甲真菌病:縱紋意味著縱形隧道的形成,在這些隧道中存在角質和真菌成分,其周圍甲床腫脹,藥物滲透不好。

  ⑤ 甲半月受累的甲真菌病。

  ⑥甲板嚴重增厚的甲真菌病:甲板厚度>2 mm。系統用藥的藥物濃度在背側甲板可能達不到該值。
  另外,根據病甲被侵犯的病原菌種類,甲真菌病可分為面板癬菌引起的甲真菌病、酵母菌引起的甲真菌病和黴菌引起的甲真菌病。
  3、組織病理


  取甲下型甲癬的病甲作PAS染色很易找到真菌,可見菌絲及關節孢子位於甲板層中,一般侷限於甲板的最下部。甲質鬆解一般並非面板癬菌感染的一個特徵,只是甲板可為其間生長的真菌機械地分開,真菌在甲板內的分佈及數量各異。甲板下的組織可全無炎症或只有很少的炎症反應。真菌性白甲症的真菌菌絲只侷限於甲板的最上部位,很少波及較深層,在甲板上部可見大量菌絲,較在甲下型甲癬中所見菌絲更大、更寬。切片中常有成團腫脹的菌絲及不規則形的關節孢子。短帚黴甲真菌病時,常可在甲內找到分生孢子。念珠菌性甲真菌病可伴慢性甲溝炎,其他酵母菌所致者在甲溝及甲床內有碎屑,切片可見其中有菌絲。
  4、診斷和鑑別診斷
  臨床診斷根據甲變色、無光澤、增厚破損,結合真菌鏡檢陽性即可確診。但有條件者,應做真菌培養或多次真菌培養或多點接種法真菌培養。
  鑑別診斷本病與甲營養不良、銀屑病、扁平苔癬、慢性溼疹、紅皮病、連續性肢端皮炎等所致甲病及甲下疣、甲下腫瘤等進行鑑別。
  5、治療
  對於甲真菌病,可採用口服或外用等治療方法。口服藥物通過甲母質、甲床到達甲板;外用藥通過甲板到達甲床。口服藥物更易入甲母質和甲床,而外用藥更易治療背側甲板處的感染。
  化學剝甲療法化學拔甲是指應用角質剝脫藥物剝除甲板的過程。國內用4o%尿素軟膏對甲真菌病作化學剝甲治療,總的有效率約50% ~60%。缺點是不良反應較嚴重,影響生活、工作,複發率高。一般只用於感染部位表淺、單個甲感染面積。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