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您的信任,希望我能給你帶給你一個比受傷後更好的關節,但手術只是治療的開始,之後需要長期的鍛鍊。因為韌帶重建只能給您提供70-80%的穩定性,其它的穩定性需要您長期肌肉鍛鍊來獲得。
肌肉力量:
膝關節周圍的肌肉主要包括大腿前方的股四頭肌和大腿後方的N繩肌,這兩束肌肉群力量的增強有利於吸收運動時關節應力和衝擊力。肌肉力量越強,越能穩定關節,有效的減少關節微損傷,從而緩解疼痛。
如果只進行肌肉力量鍛鍊容易導致肌肉過度緊張,過度強壯的肌肉雖然增加了關節的穩定性,但肌肉本身卻更容易受傷從而引起關節周圍症狀。因此每次鍛鍊之後應進行適當的拉伸運動以減少肌肉的緊張度,以保證肌肉處於一個良好的彈性狀態。
如何鍛鍊?
一、鍛鍊總則
1、逐步開始
進行肌肉力量鍛鍊是一項循序漸進的過程,隨著您肌肉力量的增強,可以逐漸的增加鍛鍊的組數和運動量。
2、避免疼痛
鍛鍊過程中您會感覺到“痛苦”,這是因為您在挑戰您的肌肉,但不應感覺非常疼痛,如果您感覺到非常疼痛,應馬上中止鍛鍊。什麼程度是非常疼痛,就是您停止鍛鍊休息15-30分鐘仍感覺疼痛表明過度了,您下次鍛鍊的時候就應該讓自己鍛鍊程度和疼痛程度有所降低。
3、避免過量
鍛鍊後您會感到肌肉痠痛和緊張,這是正常現象,但一般休息後可明顯緩解。如果休息後不能緩解,您可能運動過量了,這時候最好的方法就是讓肌肉充分休息。
4、充分準備
在進行屈伸鍛鍊的時候,有條件的情況下要準備好熱敷和冰敷。鍛鍊前充分熱敷,10分鐘左右,然後進行幾組抬腿鍛鍊,讓肌肉熱身好;鍛鍊完冰敷,一般15-30分鐘,讓鍛鍊引起的疼痛和炎性反應降至最低。
5、肌肉鍛鍊和活動度鍛鍊的區分
肌肉鍛鍊在可承受範圍內是越多越好,肌肉越強壯,關節越穩定。基本目標目標應該是雙側大腿周徑一致,最好能夠比健側大腿更為強壯
活動度鍛鍊則是到位即可,不需要反覆練習,每天鍛鍊一到兩次達到有效目標即可,過多鍛鍊反而會引起關節腫脹、疼痛無法耐受而影響下一步鍛鍊。
6、支具調整原則
(1)術後第一週調至0-30度
(2)以後每週增加15度。
我們醫院有兩種支具,一種是15度位一格,一種是10度為一格。我個人偏好前一種支具,如果使用後一種支具請根據自己鍛鍊情況調整增加一格還是兩格。
(3)功能鍛鍊的時候增加15度的鍛鍊範圍。
例如第一週是0-30度,鍛鍊時應為0-45度,以達到45度為目標。
第二週增加15度,平時為0-45度,鍛鍊時為0-60,以達到60度為目標。
(4)下床活動的時候減小15度活動範圍。
例如第一週是0-30度,下床活動時應為0-15度。
第二週增加15度,平時為0-45度,下床活動時應為0-30度。
(5)術後5-6周時為移植肌腱最脆弱的時候,這兩週建議維持原活動度,或者適當緩慢增加,如有不適,建議不要過度鍛鍊,過猶不及。
7、諮詢專業人士
如果您鍛鍊後感到疼痛或者不知道鍛鍊的幅度和頻率,請立即諮詢我。
二、專業訓練計劃
力量訓練
注意:力量鍛鍊前應行5-10分鐘的熱身,比如行走或踩單車
1、直腿抬高鍛鍊:鍛鍊大腿前部肌群
仰臥位,鍛鍊側肢體伸直,另一側屈曲。利用大腿前群肌肉抬高肢體至離地20-750px,保持3-5秒,放下不落地再繼續進行,雙側交替鍛鍊。
注意:上肢放鬆,腹肌用力,使下腰部平臥於地板。
避免:腰部拱起,抬腿過高。
2、N繩肌鍛鍊:鍛鍊大腿後部肌肉
雙手扶住椅背保持平衡,重心置於一側肢體,另一側屈膝足部上抬,維持3-5秒,緩慢放下,重複並交替進行。
注意:雙膝儘量靠攏
避免:鍛鍊側屈膝不超過90°。
3、膝關節穩定鍛鍊:全方位鍛鍊大腿、髖部和臀部肌肉。
雙手扶住椅背保持平衡,重心置於一側肢體,另一側抬起稍離開地面,按圖示向各個方向鍛鍊並緊張相應肌肉。每個動作持續3-5秒,重複並交替進行。
注意:保持支撐腿平衡,支撐腿肌肉承受應力並不比鍛鍊側少。
避免:鍛鍊時腰背部不要彎曲和偏斜。
4、靠牆半蹲:鍛鍊大腿所有肌肉。特別注意,該鍛鍊必須在經過我複診,建議您做此鍛鍊才能進行。
先靠牆站立,頭部、背部和臀部緊貼牆壁。然後逐漸將雙足移動於離牆1步的距離,緩慢下蹲直至坐姿,堅持5-10秒,緩慢站起。重複
注意:保持腹肌緊張,堅持時間越長,效果越好。整個過程應保持頭部、背部和臀部緊貼牆壁。
避免:半蹲鍛鍊,髖關節不應低於雙膝關節。支撐腿膝關節注意不要過度前屈,不能超過腳趾平面。
5、臺階鍛鍊:鍛鍊大腿、髖部和臀部前後方所有肌肉。特別注意,該鍛鍊必須在經過我複診,建議您做此鍛鍊才能進行。
準備一高約375px臺階,一側肢體站在臺階上,另一側肢體懸空,支援3-5秒後緩慢下方至地板,重複並雙側交替。分側方鍛鍊和前方鍛鍊兩組。
注意:將重心保持在置於臺階上的肢體側。
避免:支撐腿膝關節不要過度伸直。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