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及足麻木和有灼痛感是腳氣病患者的一種神經精神系統症狀。腳氣病即維生素B1缺乏病,維生素B1即硫胺素(Thiamine)是硫胺素焦磷酸鹽(TPP)的前體。TPP是三羧酸迴圈中丙酮酸與α-酮戊二酸脫羧反應的重要輔酶,也是紅細胞酮醇基轉移酶的輔酶。此外,對腦細胞活性與神經衝動傳導亦有一定關係。一旦缺乏,可引起一系列神經系統與迴圈系統症狀,稱之為腳氣病(Beriberi)。
以下疾病也有可能是引起踝及足麻木和有灼痛感的病因:
1、腹瀉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糞便的性狀正常,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150~200g,含水分為60%~75%。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感、肛門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分急性和慢性兩類。急性腹瀉發病急劇,病程在2~3周之內,慢性腹瀉指病程在兩個月以上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腹瀉是消化系統疾病中的一種常見症狀,指排便次數多於平時,糞便溏稀含水量增加,有時脂肪增多,帶有不消化物,或混有膿血粘液。正常人一般每天排便一次,少數人每日排便2~3次或每2~3日一次,而糞便成形、正常,不應稱為腹瀉。腹瀉常伴有排便急迫、肛周不適、失禁等症狀。腹瀉分急性與慢性兩種,病程在2個月以上的腹瀉,或間歇期在2~4周內的複發性腹瀉稱慢性腹瀉。
2、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Hepatitis)是由於長期大量飲酒導致的肝臟疾病。初期通常表現為脂肪肝,進而可發展成酒精性肝炎、肝纖維化和肝硬化。其主要臨床特徵是噁心、嘔吐、黃疸、可有肝臟腫大和壓痛。並可併發肝功能衰竭和上消化道出血等。嚴重酗酒時可誘發廣泛肝細胞壞死,甚至肝功能衰竭。酒精性肝病是我國常見的肝臟疾病之一,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近年來酒精性肝病佔同期肝病住院患者的比例在不斷上升,從1991年的4.2%增至1996年的21.3%;酒精性肝硬化在肝硬化的病因構成比從1999 年的10.8%上升到2003年的24.0%。
3、傷寒
傷寒(typhoid fever)是由傷寒桿菌引起的急性腸道傳染病,以持續的菌血症與毒血癥,單核吞噬細胞系統的增生性反應,以迴腸下段淋巴組織為主的增生、腫脹、壞死與潰瘍形成為基本病理特徵。典型的臨床表現包括持續高熱,全身中毒性症狀與消化道症狀、相對緩脈、玫瑰疹、肝脾腫大、白細胞減少。本病又稱為腸熱病(enteric fever)。但本病的臨床表現主要系病原經血播散至全身全器官,而並非腸道區域性病變所引起。腸出血、腸穿孔是可能發生的最主要的嚴重併發症。
4、灼痛
灼痛是由於周圍神經不完全性損傷引起的區域性面板表面劇烈而持久的燒灼感覺。Postts在18世紀晚期首先論述了外傷引起本病的報道。Mitehell在1972年確定了“灼痛”這個名詞。
5、營養不良
營養不良是一個描述健康狀況的用語,由不適當或不足飲食所造成。通常指的是起因於攝入不足、吸收不良或過度損耗營養素所造成的營養不足,但也可能包含由於暴飲暴食或過度的攝入特定的營養素而造成的營養過剩。如果不能長期攝取由適當數量、種類或質量的營養素所構成的健康飲食,個體將營養不良。長期的營養不良可能導致飢餓死亡。
6、腸結
多因盛怒之後又過食生冷硬物,引致腸道功能紊亂,使腸道阻塞不通之病證,多系功能性腸梗阻。是消化道常見病之一,近年來隨著人口流動增加和艾滋病的流行,腸結核的病例亦有所增多,發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約為3∶1,通常繼發於腸外結核,特別是排菌性肺結核,少數原發於腸道。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