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多年的臨床研究結果表明:
大腸癌的治療有其特點和規律,不是單純的“發現就馬上手術”那麼簡單。如何組合序貫使用目前對付腸癌的各種利器,包括手術、放療、化療和靶向治療,對腸癌患者的治療效果至關重要。
跟歐美和日韓等國家相比,我國腸癌患者手術後的5年生存率更低,這除了跟腸鏡普查不足導致疾病發現比較晚、進展期病例多之外,與規範化的多學科治療(MDT)的普及度不夠也有很大關係。這同時也導致了我國不同地區腸癌治療效果存在顯著差異。
對於早期腸癌患者,直接腸鏡下或者腹腔鏡手術切除,之後根據病理結果決定是否需放化療等輔助治療,並制訂規範的隨訪複查方案即可,這類情況比較單純,不需要所謂的MDT流程。
但遺憾的是,我國腸癌患者80%以上是中晚期或者進展期病人,甚至有20%發現時就已經存在遠處臟器轉移或者區域性外侵。這種情況如果不經過MDT的討論,直接進人外科手術程式,就很有可能走彎路,喪失了原本可獲得良好療效的機會。
對此,有專家在國內率先提出把腸癌MDT闡釋為3個階梯,即“三階梯MDT腸癌治療”。
第一個階梯,就是目前國內外通行的由腫瘤外科、內科、腫瘤放療科和放射科為主組成的多學科團隊,對於初次就診腸癌患者進行病情評估、治療流程與策略的制訂,這是目前國內多數腸癌中心正在積極推廣的模式,基本大同小異。
第二個階梯,如果患者經過術前放化療或靶向治療後,進人外科流程,圍手術期的安全把控對於手術的成功至關重要,這更加需要多學科團隊的緊密配合,包括心內科、肺科、麻醉科、重症監護室等。目前我國病人高齡化(上海市腸癌患者的平均年齡73歲),多數患者不同程度地合併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有過心腦血管意外病史甚至放過心臟支架等,對於這些高齡、高風險的腸癌病人,必須加強術前、術中、術後(圍手術期)多學科團隊的共同合作。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個階梯,也就是針對我國腸癌以中晚期病例為主的現狀,以及腸癌術後高複發率的特點(超過一半的患者術後會出現復發轉移),對這類腸癌病例,腫瘤切除是最佳選擇。但是手術難度大、技術要求高、風險大、需要多個手術科室同臺手術。對於這些複雜病例的聯合攻關、不同科室技術的雜交使用,是達到腫瘤根治性切除,並讓患者有可能獲得長期生存的唯一途徑。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