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外傷是由於直接或間接的暴力作用於大腦引起的顱腦損傷。腦外傷可因暴力的性質、作用點和暴力方向、大小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臨床結果,故腦外傷按病程進展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按暴力對顱骨造成破壞的程度分為開放和閉合性;按暴力作用方向可分為衝擊點損傷及對衝性損傷;按暴力的性質又可分為直接和間接性損傷等。實際上臨床實踐中見到的損傷型別比較複雜,往往暴力作用不單純使顱骨或腦組織損傷,有時可有多個組織同時受累,只不過各個組織受損的程度輕重不等而已。一般而言,腦外傷引起急性症狀的病例佔多數,臨床表現比較明顯,往往在受力集中的部位的腦組織破壞比較重,即使在疾病康復後,也會遺留各種併發症和後遺症,腦外傷性腦萎縮就是其中一種後遺症。
1、臨床表現
在顱腦損傷後遺症期,除一些區域性定位症狀如偏癱、失語、感覺障礙、吞嚥困難、視力下降、智力減退、癲癇發作等表現外,尚可有頭痛、頭暈、耳鳴、多汗、失眠、心悸、情緒不穩等功能性症狀出現,少數患者還可發展為外傷性痴呆。一般功能性症狀多發生在一些腦震盪或輕度腦挫裂傷患者,而智力減退,癲癇發作則常是重度腦挫裂傷、硬膜下(外)血腫、開放性腦貫通傷等腦外傷的遺留症狀。
2、輔助檢查
腦外傷後引起的腦萎縮多以侷限性腦皮質萎縮為主要表現,由於病因明確,診斷比較容易。影像學檢查具有確診價值,在CT和MRI可以看到病側腦溝變深,蛛網膜下腔增大,瀰漫性腦萎縮者可有腦室擴大,有時還可看到蛛網膜囊腫、腦穿通畸形、各種腦積水、硬膜下血腫或積液等改變。腦電圖常顯示患側區域性腦電波異常,並可有癲癇樣放電改變。
3、治療和預後
以保守治療為主,如選擇改善神經細胞代謝和促進血液迴圈的藥物。如果發現有陳舊性血腫、囊腫或腦積水等對腦組織的機械壓迫,可及時採取手術清除。遇到頻繁癲癇發作者,可選擇苯妥英鈉0.1-0.2g 1日3次,丙戊酸鈉0.25g 1日3次,卡馬西平0.1-0.2 1日3次服用,一般病情穩定後即症狀相對固定,較少進行性發展。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