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韌帶( 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損傷是膝關節常見損傷。ACL損傷發病率在美國的統計是一般人群為每年38 /10萬人 , 在足球和滑雪運動分別為每年60 /10萬人和每年70 /10萬人。我國專業運動員ACL 損傷者中女性損傷發生率為0.71% , 男性為0.29% , 女性為男性的2.37倍。ACL 損傷多發生在外力作用下處於非功能位的膝關節。78%ACL損傷發生在非接觸性運動中, 常出現在落地、急停、扭轉或者剪下運動時。一般ACL損傷常合併內側副韌帶及內側半月板損傷。
嚴重的ACL損傷, 韌帶不能自行修復, 一般採用重建手術恢復ACL功能。隨著進一步認識ACL 的解剖和生物力學特性、改進移植物選擇和處理、提高韌帶固定技術, 改善了重建手術效果。臨床實踐證明, 重建後短期效果良好, 但仍有20%~25%重建術後效果不佳, 導致韌帶再次損傷。根本原因在於對ACL正常功能解剖和生物力學特性認識不足。若要進一步提高ACL治療效果, 必須加深認識ACL正常解剖、生物力學規律, 為韌帶損傷、修復機制研究, 改進重建技術及指導康復鍛鍊提供理論依據。
在這種背景下,一種趨勢漸漸出現---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由單束重建向雙束重建演變。首先認識前交叉韌帶的解剖學及生物力學特點
ACL解剖學特點:
1、ACL起自股骨外髁內側面後部, 向前、向遠端、向內穿關節腔附著於脛骨平臺髁間棘前部。
2、根據ACL 止點纖維的不同分佈和屈伸過程中韌帶緊張度的差異,ACL大致分為前內束(AMB ) 和後外束(PLB) 。
3、前內束(AMB )兩止點位於股骨止點後上部分和脛骨止點前內部分; 後外束(PLB)兩止點位於股骨止點前下部分和脛骨止點後外部分。
ACL生物力學特點:
1、ACL具有限制脛骨前移、內旋、內外翻及過伸的多重作用。
2、前內束(AMB )和後外束(PLB)應力變化規律不相同,前內束(AMB )主要起限制脛骨前後移動作用, 後外束(PLB)主要限制脛骨旋轉。
ACL具有複雜的功能結構,解剖上分為前內側束(AM)和後外側束(PL ),兩束共同維持膝關節穩定性。AM束在膝關節屈曲位緊張,伸直位鬆弛;而PL束在伸直位緊張,屈曲位鬆弛。
傳統的單束等距重建主要是恢復AM 功能,在恢復膝關節前向穩定性時卻沒有恢復旋轉穩定性。儘管關節鏡下ACL單束重建術已取得良好療效,但與人們的預期仍有差距。ACL單束重建術在恢復患者傷前運動功能方面效果不佳,長期影像學隨訪的退行性變發生率較高,尤其對運動員等人群需進一步提高療效。
更接近功能解剖的雙束重建,提高前後向穩定性, 恢復抗旋轉外力上效果較單束更好, 更接近正常ACL功能。
但是並不是所有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都可以實施前交叉韌帶雙束重建術的,比如股骨髁間窩較小的患者,股骨定位困難導致雙遂道很難建立,一般需要採取單束重建,也可以獲得相當的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