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歷摘要
患者,女,64歲,主因“活動性胸悶、氣喘1個月,加重伴胸痛7天”來我院就診。
患者1個月前開始出現反覆胸悶、氣喘,常於活動時發作,經休息可緩解,無胸痛,無心悸,無大汗,無咯血,無發熱,無盜汗,曾在當地村衛生室按冠心病輸液治療 (具體用藥不詳),胸悶、氣喘無明顯好轉,7天來,患者胸悶、氣喘加重,伴持續性胸痛,經口服消心痛、阿司匹林腸溶片等藥物無效,為進一步治療來我院。該患者既往體健。
體格檢查
BP 120/80 mm Hg。神志清,精神差。口脣無紫紺,雙側頸靜脈充盈。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音。心濁音界無明顯擴大,心率101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雙下肢輕度水腫。
輔助檢查
入院後檢查:心電圖示TV1-V5 倒置,SⅠQⅢTⅢ;胸片檢查示雙肺紋理增多、紊亂,主動脈迂曲、鈣化。
入院診斷
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心功能Ⅲ級(NYHA分級)
入院後給予低分子肝素鈣、單硝酸異山梨酯、腸溶阿司匹林等藥物,抗血小板、改善心肌缺血治療。胸痛症狀有所緩解。入院第三天,輔助檢查結果回報:心肌酶正常範圍。血氣分析示氧分壓(PO2)66 mm Hg,二氧化碳分壓(PCO2)30.5 mm Hg,血氧飽和度(SO2) 94%。肌鈣蛋白I<0.1 ng/ml。B型利鈉肽(NT-proBNP)1150.3 pg/ml。D-二聚體 1.5 mg/L,明顯升高。血常規示白細胞4.06×109/L,中性粒細胞百分比51.6%,紅細胞 3.51×1012/L,血紅蛋白 94.3 g/L,紅細胞壓積 41.6%。複查心電圖提示QⅢTⅢ,SⅠ消失。
入院後第4天檢查心臟超聲心電圖,估測肺動脈收縮壓(sPAP)35 mm Hg,左室射血分數(LVEF)69%,正常範圍,右心室內徑正常範圍,未提示室壁節段性運動不良。
入院後第5天,上級醫師查房,考慮肺栓塞可能性大,建議行CT肺動脈造影(CTPA)檢查。CTPA結果提示:右肺上下肺動脈及其分支,左肺動脈及其部分分支盈缺損影,提示雙側肺動脈栓塞。更正診斷為:急性肺栓塞,心功能Ⅲ級(NYHA分級)。遂加用華法林、地高辛、利尿劑口服,住院15天監測血國際化標準化比值(INR)2.2,好轉出院。
點評:
該患者因“活動性胸悶、氣喘1個月,加重伴胸痛7天”來我院就診。曾在當地村衛生室按冠心病輸液治療,療效不佳,為第一次誤診;入院後,接診醫師根據患者胸痛、心電圖TV1-V5 倒置,初步診斷為冠心病,不穩定心絞痛,為第二次誤診。需要吸取的教訓是:首診醫師面對出現胸痛的患者,思路宜廣泛,作好鑑別診斷,如需想到冠心病、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心包炎等的可能性。
該患者入院時心電圖出現胸前導聯T波倒置的同時,尚伴有SⅠQⅢTⅢ(SⅠ:Ⅰ導聯S波加深;>1.5 mV即有意義;QⅢ::Ⅲ導聯出現Q/q波;TⅢ:Ⅲ導聯T波倒置),是右室符合加重的表現,患者雙側頸靜脈充盈,心動過速,應該考慮肺栓塞存在的可能。結合入院後輔助檢查結果,D-二聚體 、血氣分析均有異常,複查心電圖存在動態改變,高度提示肺栓塞診斷,最終經CTPA確診。
所以首診醫師臨床思路要廣泛,避免診斷思路侷限,如活動時氣喘就想到心力衰竭,胸痛、心悸、心電圖胸前導聯T波倒置、心肌酶升高就診斷為冠心病、心內膜下心肌梗死,發熱、白細胞升高、肺部X線有陰影僅想到肺炎等。摒棄診斷上“先入為主”或“慣性思維”的陋習。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