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肛腸外科 副主任醫師 朱寶山

  關於胃癌的發生

  胃癌係指胃黏膜上皮細胞的惡性病變。胃癌的發生與遺傳、環境或飲食等因素有關,其中以食物因素及幽門螺桿菌感染(Hp)較為重要。高鹽攝入、醃薰食物,新鮮水果、綠色蔬菜攝入較少和食物中缺乏抗氧化維生素均與胃癌的發生有關。一般認為胃癌發生變並非是由正常細胞一躍而成為癌細胞,而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發展為癌變之前,常經歷多年持續的癌前變化,監控癌前疾病和癌前病變可防止胃癌的發生。胃癌的癌前疾病(指與胃癌相關的胃良性疾病,有發生癌的危險性)和癌前病變(指較易轉變為癌組織的病理學變化)主要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腺瘤、胃潰瘍、殘胃、惡性貧血及巨大胃黏膜皺襞症等。

  關於胃癌的診斷

  早期癌可無症狀或病人因上腹不適,納差,疲倦等消化不良症狀就診時被發現。胃癌常見症狀為上腹痛、上腹部飽脹不適、噁心、嘔吐、嘔血、黑便、惡病質等。體檢時常無明顯的陽性體徵,若在腹部捫及腫塊、腹水、左鎖骨上內側摸到腫大淋巴結則病變多已屆晚期,治療效果差。近年來由於強力抑酸藥的如PPI的應用,胃癌患者也可在症狀上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而一直誤以為是胃炎,延誤了診斷。

  早期胃癌是指僅累及胃壁粘膜層或粘膜下層的癌(淺層胃癌)。

  胃鏡及病理活檢能診斷胃癌但不能確定是否為早期癌,需要作超聲內鏡(EUS)判斷。

  在胃癌的診斷中下列幾點較為重要:

  1、因為早期胃癌絕大多數都可完全治癒,因此要特別注意發現早期癌;

  2、B超、CT發現不了早期癌,有胃炎症狀但從沒做過胃鏡檢查者一定要胃鏡檢查;

  3、胃鏡發現胃潰瘍或萎縮性胃炎,一定要病理活檢評估其細胞異型增生程度,重度異型增生者需要按早期癌進行處理;

  4、胃鏡下發現胃潰瘍或腫瘤病變,病理活檢明確為胃癌,需作超聲內鏡和CT檢查確定其是否為早期或進展期,單純胃鏡檢查不能區分胃癌的早晚期。

  胃鏡下可疑胃癌但病理活檢又不能確診,可以用超聲內鏡判斷而不需要病人反覆胃鏡檢查活檢。

  (反覆胃鏡檢查不能確定是否為胃癌可用EUS可確診)

  關於胃癌的治療

  早期胃癌若為黏膜內癌,可行內鏡下剝離切除,有黏膜下浸潤或出現淋巴結轉移者可輔以化療及追加手術治療。進展期癌強調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提倡術前先行1~2個療程的化療,以防止圍手術期患者因禁食、驚恐、外科創傷、抵抗力低下、手術擠壓而可能誘發的癌細胞擴散。業已證明,採用術前化療再行手術,再結合術後化療的方案可以減少術後癌的復發,改善術中腫瘤的手術分期,提高患者手術切除率。晚期胃癌不能行手術切除者則以化療和營養支援治療為主,力爭提高生存質量。

  對於術後是否化療,一般按如下原則:

  1、內鏡切除早期癌,若切緣有癌殘留或瘤細胞浸潤至粘膜下需輔以化療或追加外科手術。

  2、若手術切除胃癌為T1-N0M0期無需化療。

  3、胃癌為T2-N0M0期,可以不作化療;但癌細胞若為低分化、淋巴管、血管、神經受侵,年齡小於50歲,則術後需輔以化療。

  4、淋巴結(N)有轉移或其他器官(M)有轉移需要行化療。

  5、手術後化療時間:一般在術後四周左右開始。

  6、術後化療次數:如果手術能完全切除腫瘤,術後化療要堅持4-5個療程;如果手術不能切除腫瘤或切不乾淨,術後化療應根據患者病情和狀況機動掌握,以提高生活質量為主。

  癌前病變或部分早期癌可內鏡下切除病變而不用外科開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