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面板性病科 主任醫師 陳巨集翔

  白癜風治療方法及藥物種類很多,近年來雖在光化學療法、中波紫外線療法、中醫藥療法、免疫抑制劑等藥物治療方面取得一些進展,但目前尚無根治的方法。對白癜風治療的熱點在於再著色誘導治療應持續多長療程以及長時期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案的利弊權衡。治療目的在於:

  ①刺激區域性異常的黑素細胞,促進其發育和再生以產生較多的黑素;

  ②抑制病程的進展,使皮損不再繼續擴充套件;

  ③使皮損周圍色素區變淡,邊緣模糊不易分辨。

  Njoo 等(1999)依據循徵醫學的方法,在綜合分析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問卷調查形式建立的選擇治療方法的指導原則對於臨床應用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表  白癜風治療方法的選擇

  物件

  臨床型別

  首選方案

  替代方案

  80 %

  外用漂白霜和(或)鐳射

  無

  注:s 為皮損面積佔體表面積的百分比

  1、光化學療法(PUVA)

  口服8-甲氧補骨脂素(8-MOP) 加長波紫外線(UVA),是目前治療白癜風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 其機制可能是作用於殘存的黑素細胞並激活酪氨酸酶,使血清中產生某種生長因子或通過免疫系統而影響黑素細胞。該療法對面部與軀幹效果較好,而對手、足及口周療效不佳。PUVA不僅持續時間長、治療結束後反跳,而且還可發生由甲氧補骨脂素引起的不良反應。超量照射後出現面板紅斑、水皰和灼傷,口服8-MOP後有噁心等副作用,絕大部分病人長期照射後有面板色素沉著,中止治療後2~3個月可以緩慢消退。照射時必須佩帶特製的防護眼罩,以預防白內障形成;外出時也需避免陽光直射;劑量超過1500J/cm2可致面板老化甚或癌變。不宜用於10歲以下的兒童、孕婦和哺乳期婦女。

  對於侷限性白癜風可外用PUVA 療法,即區域性外用0.1 % 8-MOP 後再照射UVA , 此法無全身不良反應。另外,也可採用浸浴PUVA 療法。

  2、中波紫外線(UVB)療法

  1997年,Westerhof和Nieuweboer-Krobotova首次報道用NB-UVB治療白癜風,得到與區域性PUVA治療相似的療效,而且不良反應小於PUVA。NB-UVB的療效類似於PUVA,其優點是紅斑反應發生率低、疾病緩解時間長、不需服藥、費用低廉、致癌性小;此外,孕婦和兒童也可應用。治療白癜風時每週照射2~3次,需30~50次或更多次的治療,總有效率達80%以上。

  Najoo 等採用311 nm 的UVB , 每週2 次照射治療兒童泛發性白癜風51 例,結果53 % 的病人色素再生大於75 % , 色素再生情況越好,其生活質量指數(CDLQ I , 一種評價疾病與治療的社會心理學作用的指標) 越理想。Scherschun 等也證明,窄譜UVB 是一種有效的、耐受性好的治療手段。Lotti 等報道8 例節段性病人經過半年治療,其中5 例色素恢復面積> 75 %,2 例達100 %,2 例達50 %~75 % , 而對照組僅1 例出現色素恢復,且面積< 50 %。

  3、藥物治療

  3.1 皮質類固醇 白癜風的發病與自身免疫有關。應用皮質類固醇可能是通過抑制免疫治療白癜風。一般在區域性外用較強的皮質類固醇,可選用適確得(sicorten)等。如果結合PU VA 照射,則療效優於單獨用藥或照射。外用長期使用可發生痤瘡、面板萎縮、毛細血管擴張。兒童用藥建議在3個月以內。

  對皮損範圍廣泛,又無激素禁忌證的患者,可每日口服潑尼鬆15~30mg,連續1.5~2個月,見效後每2~4周遞減1片(5 mg),至隔日服1片時,維持3~6個月。一般1個月內見效,服藥2個月無效則中止用藥。有一項為期5個月的觀察顯示,區域性外用療效不佳者,小劑量口服皮質類固醇可以使皮損停止發展及色素恢復,並無明顯的不良反應;而年齡≤15 歲及病程≤2 年的男性效果較為明顯。Seiter 等採用甲潑尼龍衝擊療法治療進展期泛發性白癜風有效。但Radakovic-Fijan 等報道,大劑量間歇性口服地塞米松經過平均18 周的治療,雖能使多數病人病情停止發展,但色素恢復並不理想,且有體重增加、失眠、月經失調及痤瘡等不良反應。

  3.2 免疫製劑 Nihei 等應用甲磺司特(Suplatast tosilate,IPD)治療白癜風7 例,其中色素恢復或好轉3 例,停止發展3 例,未見不良反應。IPD 可抑制Th2 細胞產生白介素-4 (IL-4) ,後者可使B 細胞產生針對自身黑素細胞的抗體,並具有破壞黑素細胞的作用。已有用轉移因子、環孢菌素A 、Anapsos 等免疫製劑治療白癜風的報道。若能進一步認識白癜風發病的免疫基礎及免疫製劑的治療機制,則有望找到更好的治療方法。

  3.3 卡鉑三醇 近年分子水平的研究表明,白癜風皮損處存在鈣的內環境失衡,而黑素細胞表達有維生素D3 受體參與。因此,Parsad 觀察了少年及兒童白癜風21例區域性外用卡鉑三醇(50 μg/ g) 的反應,方法為每晚用藥,次日日光照射10~15 min , 結果大多數在用藥6~12 周後出現色素再生,餘者亦未發生新的皮損。為了提高療效及縮短療程,可在區域性外用卡鉑三醇的基礎上結合PUVA治療。

  3.4 凱林加UVA  凱林(khellin) 的化學結構類似於補骨脂素,其口服加UVA ( KUVA) 治療白癜風的機制尚不清,可能是通過刺激角質形成細胞釋放某些炎性介質,後者又可作為黑素細胞生長刺激因子增強黑素細胞的功能。凱林對DNA 無光動力學作用,故無光毒性反應。Hofer等對KUVA 的療效及其安全性進行了觀察,認為長期使用安全有效,色素恢復程度與治療次數及UVA 照射總量呈正相關;最常見的近期不良反應為輕度噁心。國外將凱林製成外用製劑治療白癜風效果較好。但對其療效亦有負面評價,故需進一步觀察。

  3.4 中醫藥治療

  按中醫辨證,白癜風可分為氣血不和、溼熱蘊脾、肝鬱氣滯等型別。因此,內服用藥宜辨證施治,並可以結合區域性外用。近年有人收集治療白癜風中藥方劑,採用計算機拆方,篩選出使用頻率高的數十味中藥製成乙醇萃取物,在離體實驗中觀察其對酪氨酸酶的影響。結果顯示赤芍、川芎、黃芩等10 餘味中藥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強,且與黑素生成量呈正相關。如能進一步研究這些中藥在活體對黑素細胞的影響,則不但能為中藥治療白癜風提供理論依據,還有望使中醫藥治療白癜風成為一種理想的治療方法。

  3.5 其他藥物

  L-苯丙氨酸加UVA 、葉酸與維生素B12 、假性過氧化氫酶、神經生長因子、黑素生成素及脈衝Nd:YA G 鐳射等均有治療白癜風成功的報道。另外,對於上述治療無效的大面積泛發性白癜風,除了傳統的脫色劑氫醌單苯醚外,國外還有采用4-甲氧酚與紅寶石鐳射在色素殘餘處進行脫色素治療。由於種族膚色差異,這種療法僅適用於白色人種。

  4、外科療法

  適用於靜止期、皮損面積較小的白癜風患者。

  4.1 面板磨削術 應用面板磨削術治療侷限型皮損,可同時區域性應用5-氟尿嘧啶(5-FU)。

  4.2 白斑內注射法 區域性注射皮質類固醇激素有一定療效。也可阿托品區域性注射:每次皮損中心注射0.5mg,每週3次,10次為一療程,每療程間隔5天。

  6.6.3 自體小皮片移植 用1~1.5mm鑽孔器打孔,孔內距約5mm,使其自然止血。將供區小片遊離,皮片植於受區孔內。加壓包紮15天成活,恢復色素,並向周圍擴散至互相融合。

  4.3 自體吸皰表皮移植 選色素正常的非暴露部位的面板作供皮區;白斑部位及供皮區均採用負壓(40~80kPa)抽吸2~3小時,產生水皰;將受皮區皰剪去,再將供區皰頂移植於受區創面上,敷料包紮固定,7天后移植皮成活,半月至1個月色素恢復;也可在負壓吸皰時加溫,可縮短成皰的時間,提高移植成活率。

  4.4 混合表皮細胞移植或自體黑素細胞移植 採用細胞培養的方法進行混合表皮細胞或黑素細胞移植,但所需實驗條件較高。

  5、鐳射療法

  用鐳射治療白癜風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期。1981年, 日本鐳射研究所大城俊夫等用接近紫外線波長的氬鐳射對白癜風的白斑區作點狀照射, 取得了一定的療效。此後國內外相繼有人報道用鐳射治療取得療效。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