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斜頸引起頸部肌肉腫脹變硬一般在出生後或出生後2周內可觸及頸部腫塊,位於胸鎖乳突肌中下段,以發生於右側者多見。此腫塊呈梭形,無壓痛,一般在1~2個月後達到最大,之後逐漸縮小至完全消失。西醫治療有單純觀察、手法按摩、積極的家庭治療計劃、支具矯形及手術治療。
按摩療法,建議在確診後即開始對腫物做手法輕柔按摩,並伸展攣縮的胸鎖乳突肌,每次伸展時維持2~3s,每回做10~20次,每天做4~6回。以上按摩療法應教給父母,讓他們在家中來完成。另外,餵奶時,睡眠的枕墊以及用玩具吸引病兒注意時,都應重視姿勢的糾正。
1、保守療法:對保守療法無效或被延誤的6歲以上病兒。
2、被動牽拉:一旦確診應及早治療。最初可採取手法被動牽拉。
第1步頭部向對側側屈,使健側耳垂接近肩部。
第2步緩緩轉動使下頦接近患側肩部。在進行手法牽動時,要使病兒舒適平臥,頭部稍後伸位,病兒肩、胸部要有人固定。
強調每一步手法應輕柔,切忌暴力;牽拉動作要持續而穩定。可教會家長施行,但開始宜在專科醫師指導下操作。每次牽動15~20次,4~6次/d,效果滿意的約佔86%。
5歲以下患兒術後不需外固定。個別大兒童需在術後將頭放於過度矯正位,頭頸胸石膏固定4~6周。注意下頜旋向患側,儘量使患側胸鎖關節與乳突間保持最大 距離。術後一旦病兒區域性疼痛消失,宜儘早開始牽動練習,經驗證明輕柔被動牽拉練習可替代術後石膏制動和各種支具的應用。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