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股溝斜疝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病之一。小兒斜疝男孩多發,右側多見。多數在2歲以內發病,主要表現為腹股溝至陰囊可回納的無痛性包塊。需手術治療。
【病因】小兒腹股溝斜疝的病因有先天性因素,即腹膜鞘突未閉,也有後天因素:哭鬧、便祕、慢性咳嗽、腹水等。有時未閉鞘突呈一狹窄的管腔或部分閉合,則形成各種型別的鞘膜積液。
【病理】小兒腹股溝斜疝內容物多為小腸,較大兒童大網膜可進入疝囊。右側疝內容物可以是盲腸和闌尾。女孩疝囊內可有卵巢、輸卵管。可分為睪丸疝和精索疝。
【臨床表現】小兒斜疝最初表現為可回納性腫物。有時在出生後第一次啼哭時即可出現,有的在生後幾個月發病,多數發生在2歲以內。一般多無症狀,可有墜脹感,不妨礙活動。站立、哭鬧、用力時腫物出現或增大,平臥、睡眠後腫物變小或消失。用手輕輕向上擠壓可使腫塊納入腹腔,還納中有時可聽到“咕嚕”聲。
小兒斜疝容易嵌頓(包塊不能自行還納),多發生在2歲以下嬰幼兒。表現為疝塊突然增大、變硬,不能還納,患兒哭鬧不止,可伴有嘔吐、腹脹、發熱等。
【手術治療】斜疝很少自愈,隨年齡增長疝塊增大,並可發生腸管嵌頓、缺血,應早期治療。目前主張,如無反覆嵌頓,最小手術年齡以6~12個月為宜。術前應矯治已存在的腹壓增高因素,如慢性咳嗽、排尿困難、便祕等。
小兒斜疝的手術方式為疝囊高位結紮。手術步驟較少,創傷小,對患兒影響小。手術需要在靜脈或吸入麻醉下進行,術後甦醒快,患兒不會留下恐怖的記憶。手術中只要保護好精索血管及輸精管,術後不會影響患兒以後的生育;相反如果遲遲不做手術,疝內容物經常出現卡壓精索,可能會影響睪丸的發育,進而影響到性功能和生育功能。
小兒鞘膜積液一般在12個月齡後行鞘狀突高位結紮,手術同斜疝手術類似,術前準備和術後處理基本相同。
【嵌頓疝的治療】斜疝嵌頓12小時以內者,一般可用手法復位。手法復位應由專業醫師進行,如果自行暴力擠壓疝塊,會出現腸管損傷,可導致腸破裂、腸穿孔、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復位後2~3天區域性組織水腫消退,可考慮手術治療。復位後24小時密切觀察腹部變化。復位失敗或全身情況不良,應積極準備手術。
【手術後處理】術後應臥床休息3~5天,清淡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劇烈哭鬧和劇烈運動,防止陰囊水腫、血腫和斜疝復發。我科在該手術後常規用膠帶貼上法抬高陰囊,目的就是預防陰囊水腫和血腫的發生。斜疝復發是醫生和家長都不可迴避的問題,各級醫院做該手術都有一定的複發率,國內統計一般為1%左右。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