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血液科 住院醫師 成雪

       近期很多患者諮詢血常規檢查發現血小板增多,提問血小板增多是否嚴重?是否需要就診?需要做哪些檢查?等諸如此類問題,對此,下面我將簡要闡述血小板增多病因及針對性診治,希望對廣大患者有所幫助。

  一、 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一)臨床表現

該類疾病患者多見40歲以上者,表現為外周血血小板雖持續明顯增多,但功能不正常,故該類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出血(鼻、口腔黏膜、消化道、泌尿道、腦出血等)和血栓形成(老年患者多見,腦血栓、心肌梗塞、肺栓塞、下肢血栓等)。體格檢查約40%以上患者僅發現脾腫大,一般為輕度或中等度腫大。可發生脾萎縮和脾梗塞。開灤總醫院血液科成雪

  (二)檢查

  骨髓形態(骨髓巨核細胞增生為主,大量血小板形成)、基因、染色體等檢查明確。

  (三)治療

  1、血小板單採術:適用於起病急、病情重,伴有栓塞或出血併發症患者,可迅速減少血小板量,改善症狀。

  2、骨髓抑制藥:血小板在1000×109/L以上,羥基、白消安、苯丁酸氮芥均有一定搭理療效,約需3~4周或更長時間才得以獲得緩解。血小板再度增多時可重複用藥。

  3、干擾素α:可降低外周血小板數量,改善血小板功能,抑制骨髓細胞惡性克隆,有效率70%-80%,但停藥後會復發為其缺點。

  4、凝和溶栓治療:若已有血栓形成,可用纖溶啟用劑溶栓治療。如果血小板明顯增高,存在高度栓塞風險,可給予(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等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用以防止血栓形成。

  (四)預後

  根據血小板增多的程度,病程不一。大多數病例進展緩慢,中位生存期10~15年。約25%病人可轉為骨髓纖維化,部分病例可轉為真性紅細胞增多症或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對合並重要臟器有血栓形成及出血,常為本症致死的主要原因。

  二、 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

  (一)病因:

  (1)生理性血小板增多:當劇烈運動、飽餐、寒冷等刺激時體內儲存在脾臟及肺臟內的血小板會釋放,引起外周血中血小板增加。對於此類情況所致血小板增加,考慮為“生理性血小板增加”(俗稱為“假性血小板增加”),使患者去除這些因素後再次測定血小板數目才是患者真正的血小板數。這種情況是暫時的,無需特殊處理。

  (2)慢性炎症所致血小板增多:如:類風溼性關節炎、急性風溼熱、結節性動脈周圍炎、韋格內肉芽腫、潰瘍性結腸炎、結核、結節病、慢性肺膿腫、骨髓炎等這些慢性炎症均可引起血小板增多。

  (3) 急性炎症所致血小板增多:如:各種急性感染恢復期。

  (4)急慢性失血所致血小板增多:急慢性失血所後血小板計數增高主要是由於機體對限制進一步失血的一種生理性保護反應,一般這種情況出血控制後血小板短期內可恢復正常。

  (5) 缺鐵性貧血所致血小板增多:缺鐵性貧血患者,可出現血小板計數增多,給予補充鐵劑治療後,血小板計數可恢復正常。

  (6) 溶血性貧血所致血小板增多:溶血性貧血所致血小板計數增高,建議治療積極治療溶血性貧血,待病情控制後,血小板可逐漸恢復。

  (7)惡性腫瘤所致血小板增多:一些惡性腫瘤,如肺癌患者病程進展中可出現學校增多,建議治療原發腫瘤,此類患者易出現凝血功能紊亂,應注意預防出血及栓塞風險。

  (8)脾切除術後血小板增多:脾臟有吞噬血液中老化細胞作用,故脾切除後1周內血小板計數可上升到1000×109/L或更高,一般在2個月內恢復正常。

  (9) 藥物反應所致血小板增多:藥物(長春新鹼、腎上腺素、白介素-1β)等可使血小板反應性增多,停藥後可逐漸恢復。

  (10)血小板減少症恢復期(反跳性)血小板增多:骨髓抑制藥物(酒精、甲氨蝶呤)或維生素B12缺乏所致血小板減少症給予治療糾正後,可於治療後10-17天血小板計數達高峰,這種情況無需處理,後可逐漸恢復正常。

  (11)骨質疏鬆症所致血小板增多:建議積極改善骨質疏鬆,給予治療後血小板也可逐漸下降。

  (二)治療

  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治療主要針對原發病,原發病得到有效治療後血小板常可恢復正常。無症狀者不必處理;有血栓症狀者應積極給予治療,可行血小板單採術清除血小板,緩解症狀;如血小板計數>1000×109/L,有血栓栓塞高度風險者,可酌情加用(阿司匹林、雙嘧達莫片)等抗血小板聚集藥物,對預防血栓栓塞併發症有一定輔助作用;對於已出現血栓栓塞症狀,可給予肝素治療。

  (三)預後

  預後主要取決於原發病,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一般對預後不產生重要影響。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