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是一種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瀰漫性肝病。肝臟在一種或多種致病因素的長期或反覆作用下,肝細胞壞死、再生,纖維結締組織增生,正常肝小葉結構破壞,假小葉形成,質地變硬。這種生理病理變化,臨床上稱之肝硬化。肝硬化好發於男性,多見於中年人。臨床上呈慢性經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症狀。晚期常發生嚴重併發症。
一,肝硬化的病因及臨床表現。
肝硬化的病因,在歐美國家以酒精性肝硬化多見,在亞洲、非洲國家肝炎後肝硬化常見。我國的肝硬化70%有病毒性肝炎引起。其中大部分是乙肝。近年來,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增加很快。在酒精性肝病的基礎上併發乙肝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會使病情加重更易形成肝硬化。其它病因有膽汁淤積,長期心衰,血管阻塞,中毒,寄生蟲感染,代謝障礙,重度營養不良等。
肝硬化的臨床表現一般分為代償期和失代償期兩個階段:因肝硬化起病緩慢,少數可十到數十年無症狀。隨後肝臟逐漸縮小,脾臟進行性增大。代償期病人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可在無意中或體檢中發現脾腫大。
代償期患者症狀主要為肝功能減退和門脈高壓兩大症候群
1、肝功能減退症狀:乏力、消瘦、納差、腹脹、噁心、嘔吐、腹瀉、黃疸、牙齦出血、鼻出血、踝部浮腫、面色灰暗、肝掌、蜘蛛痣。男性病人可有乳房發育、性功能減退;女性病人可有閉經、月經不調。
2、門脈高壓症狀:脾臟腫大、腹壁靜脈曲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直腸靜脈曲張、門脈高壓性胃病。曲張靜脈破裂時可出現嘔血及便血,特別是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是肝硬化主要致死病因之一。
二、主要併發症的預防和治療
1、上消化道出血: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門脈高壓性胃病腸病及消化性潰瘍是肝硬化合並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最嚴重的為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臨床上表現為嘔血、便血和休克。在未經治療的肝硬化患者發生率約為20-40%。其中40-80%在第一次出血時死亡。倖存者再出血的危險性高達70%左右。還有60%的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是門脈高壓性胃病所致。出血原因不同,治療措施也不盡相同。因此,即使診斷清楚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所致,也有必要胃鏡檢查,以確診出血的具體原因。出血的原因明確後,對患者生活的指導和再出血的預防都有重要意義。如重度食管靜脈曲張可胃鏡下食管靜脈套扎,硬化,組織膠區域性注射。同時伴有脾大,脾功能亢進(貧血,血小板、白細胞減少)者,可手術切脾,賁門周圍血管離斷。暫時不接受手術或內鏡下治療者,可以藥物降低門脈壓力,預防出血,常用的有:心得安,消心痛,心痛定,安體舒通等。急性出血時,可給予奧曲肽,生長抑素,垂體後葉素,特利加壓素等。如為門脈高壓性胃病或消化性潰瘍出血,則在降門脈壓的同時給予抑酸劑,胃黏膜保護劑等對症治療。
2、肝性腦病:其發生原因是肝細胞功能衰竭,不能將有毒的代謝產物清除或門脈高壓時,門脈中有毒的物質繞過肝臟,通過側支血管直接進入體迴圈,到達腦部,引起意識改變為主的中樞神經代謝紊亂。誘發因素主要為上消化道出血、感染、電解質紊亂、高蛋白飲食、便祕等。可分為前驅期、昏迷前期、昏睡期及昏迷期。開始可僅表現為情緒低落、睡眠顛倒、行為異常、燥狂等。消除誘因,減少腸內毒物生成吸收,糾正氨基酸失衡是治療原則。可常規口服乳果糖預防之。
3、原發性肝癌:目前研究表明,肝硬化與肝細胞癌的發生存在比較密切的關係,大約60%的肝細胞癌患者同時存在肝硬化,各種肝硬化均可繼發肝癌。其中,乙型肝炎肝肝硬化、丙型肝炎肝硬化併發肝癌的比率較高。最大程度,長期持續抑制病毒的複製可延緩或阻止肝病的進展,最終達到減少或阻止肝硬化、肝失代償、肝癌的發生。因此,肝硬化病人除應根據病毒學檢測情況進行長期有效的抗病毒治療,還應定期檢查肝功、腫瘤標誌物如甲胎蛋白、B超以早期發現肝癌,及時手術,介入或肝移植治療。
4、其他併發症:如腹水、自發性腹膜炎、肝性胸水、肝炎相關性腎炎、肝腎綜合症、肝肺綜合症、肝源性糖尿病、肝性脊髓病、門靜脈血栓形成、膽囊炎、膽結石等都有相應表現,可給予對症處理。
三、肝硬化的預後
肝硬化的預後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如病因、病理型別、肝功能狀態及併發症等。以下幾點可供參考:
1、病因明確且祛除者,預後較好。如酒精性肝硬化嚴格戒酒後,可長期存活,或維持在代償階段。
2、肝腫大者要比肝縮小者預後好。有人報告,能觸及肝臟者三年存活率64%,不能觸及肝臟者45%。可能與肝臟體積較大者有功能的肝細胞數較多有關。
3、腹水一旦形成,常提示預後差。特別是那些須大劑量利尿劑方可控制的腹水,預後更差。
4、黃疸急劇出現或重度者預後不良,輕微黃疸對預後無大影響。
5、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程度越重,出血的機率越高。預後越差。
6、肝性腦病的出現提示預後不良,特別是無明顯誘因者。
四、患者的日常保健和節日注意事項:
1、有可疑的肝硬化症狀,如乏力、納差、腹脹、黃疸、牙齦出血或發現脾腫大,應到正規醫院消化科或肝病科就診,做一次全面檢查。如肝功能、血常規、病毒學指標、免疫功能測定、肝纖維化指標、腹部B超、CT、胃鏡。近期國外有用儀器測定肝臟硬度來判定肝硬化者。肝硬化確診後,亦需要定期複查肝功、B超、甲胎蛋白。可每4-6個月檢查一次。抗病毒治療時,還要根據病毒型別,用藥情況,定期檢測血常規、病毒載量。肝活檢與腹腔鏡檢查是診斷肝硬化的金標準。
2、代償期患者應減少活動,從事輕體力工作。失代償期患者應以臥床休息為主。在遠足旅遊前,應慎重考慮自己身體的耐受情況,避免因舟車勞頓而病情加重,甚至出現出血等意外。
3、飲食應高熱量、高蛋白質、多維生素、易消化。有肝性腦病前兆時,應限制蛋白質。有腹水時,應低鹽或無鹽飲食。
4、避免過於粗糙、堅硬的食物。重度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者還要注意不要過飽、搬提重物、便祕、輸液過快等能增加腹壓、門脈壓、食物反流的因素。
5、禁酒、禁用損害肝臟的藥物。雖然戒酒不能使已形成的肝硬化逆轉,但可延緩病情。節日的大量飲酒,更是可以誘發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性腦病。解熱鎮痛藥是出血的常見誘因。巴比妥類鎮靜催眠藥有損於肝臟,應儘量避免應用。
6、目前認為肝炎後肝硬化抗病毒治療可延緩阻止病情進展,甚至減少肝癌的發生,但需長期持續用藥。心得安等降低門脈壓預防再出血的藥物也應長期持續應用,驟然停藥可致反跳性大出血。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