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脊柱外科 主任醫師 鄭燕平

  頸椎病的治療方式仍存在爭議,而更多資料顯示輕微症狀或無症狀患者可暫觀察,如行手術,則前、後入路效果類似。同樣的,一項大宗回顧性研究分析了老年齒突骨折病人的治療效果提出了對於比較手術或非手術的治療哪種更佳的見解。在規範頸後路內固定方面有了積極地進展,而在避免手術位置感染方面,也出現了更簡單的方法。
  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的外科治療一般有兩種入路:1/前路減壓植骨融合。2/後路椎管成形術。多數病例中,前者對前方壓迫直接減壓,但卻帶來諸如吞嚥困難、移植物壓迫及腦脊液漏等併發症。後路椎管成形術適應症較寬,但卻在頸椎矢狀位上影響頸椎曲度變直或略前突,且導致較高的C5神經根麻痺症狀發生率。近來,一項多中心臨床研究表明,兩種手術方式均可以在功能、神經症狀及生活質量方面得到很大的改善,並無差別。但是,前路手術的再手術率相對較高。
  齒狀突骨折
  老年齒狀突骨折治療困難,合併症高,一年內致死率大於20%。在多中心研究中,159例患者被隨訪12個月。其治療方案由醫生與患者經商議後共同決定。三分之一的患者採用了保守治療的方式。兩組病人在年齡、症狀及醫療條件方面均無差別。總體死亡率在18.1%,其中保守治療組25.9%,手術組13.9%。統計學分析顯示保守治療、高齡及更多的合併症會導致更高的致死率。在非手術組,59例病人中,有17例出現了骨折不癒合,其中13例需要再行C1-2融合。在非手術組中,無論骨折是否癒合,其臨床症狀均類似,並且沒有病人因未手術而出現神經系統症狀惡化。

  側塊固定。
  頸椎後路固定被廣泛應用,並亟需一個標準。這些裝置的監管存在問題,其規格及應用未有分類標準。這帶來一些不利的影響。因無使用培訓,其培訓只能在手術中進行。另一個不利影響則是該種裝置由於是“未認證裝置”,其投資受限,研究及發展也受到阻礙,法醫及知情同意方面也十分複雜。2012年九月,美國FDA將該類裝置歸於第二等級。FDA及CSRS分別進行了關於該裝置的獨立系統回顧。在兩宗回顧中,融合率均大於98%,而併發症發生率也很低。最近,FDA準備將其分類級別提升至第二級,這意味著該類裝置將在其預期應用領域得到更大的發展。
  手術部位感染
  避免手術區域感染是保障病人安全的一項基本內容。基於大量的資料分析,不同頸椎手術方式的手術區域感染髮生率被統計出來。總體手術區域感染率前路頸椎間盤切除植骨內固定約0.45%,後路減壓約0.97%,後路術後頸椎僵硬發生率為1.82%。手術區域感染導致致死率提高四倍,住院時間平均延長15天,費用平均增加32000美元。為了避免發生手術區域感染,研究出一種方法。那就是在縫合過程中將萬古黴素粉末覆蓋於創口表面。在動物研究中,包含內固定的脊柱創口被置入金黃色葡萄球菌。而萬古黴素粉末的覆蓋則使所有動物的刀口感染症狀消失。而對照組的動物則全部出現陽性感染症狀。沒有觀察到萬古黴素的細胞毒副作用。在一項臨床研究中,進行了後路減壓融合的病人應用了刀口區域性萬古黴素粉末覆蓋,並與歷史對照組比較。手術區域感染率由15%降低至0%,沒有發現萬古黴素的全身分佈及不良反應。該報道結果與其他關於萬古黴素粉末應用會降低手術區域感染率的報道相類似。萬古黴素粉末在區域性組織應用的風險似乎極小,而長期應用是否會提高耐藥菌發生率尚未知曉。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