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祕是指排便次數減少、糞便量減少、糞便乾結、排便費力。慢性便祕病程至少6個月。隨著飲食結構的改變和精神心理、社會因素的影響,我國慢性便祕患病率逐漸上升,嚴重影響人民的生活質量。
【診斷】
1、診斷:功能性便祕的診斷可借鑑羅馬Ⅲ標準:
(1)必須包括以下2項或2項以上:
1)至少25%的排便感到費力。
2)至少25%的排便為幹球狀便或硬便。
3)至少25%的排便有不盡感。
4)至少25%的排便有肛門直腸梗阻感或阻塞感。
5)至少25%的排便需要手法幫助(如用手指幫助排便、盆底支援)。
6)排便次數<3次/周。
(2)在不使用瀉藥時很少出現稀便。
(3)沒有足夠的證據診斷IBS。
(4)診斷前症狀出現至少6個月,且近3個月症狀符合以上診斷標準。
2、分型:根據引起便祕的腸道動力和肛門直腸功能改變的特點將功能性便祕分為3型:
(1)慢傳輸型便祕(STC):結腸動力低下、結腸傳輸時間延長所致。
(2)出口梗阻型便祕(OOC):表現為排便費力、需要手法幫助排便、排便不盡感等。
(3)混合型便祕(MIX):具有STC和OOC的特徵。
3、嚴重程度判斷:根據便祕及相關症狀輕重度及其對生活影響的程度分為:
(1)輕度:是指症狀較輕,不影響生活,通過整體調整或短時間用藥即可。
(2)中度:介於輕、重度之間。
(3)重度:是指症狀重且持續,嚴重影響工作、生活,需藥物治療,不能停藥或藥物治療無效。
【治療】
1、一般處理:幫助患者充分認識導致便祕的因素,解除患者對排便過度緊張的心理負擔。建議增加飲水量和體力活動量,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
2、膳食纖維和膳食纖維製劑:便祕者需要更多的纖維素維持大便的體積和腸道傳輸功能。可補充膳食纖維製劑,如麥麩、甲基纖維素等。應注意大劑量膳食纖維製劑可導致腹脹,可疑腸梗阻者禁用。
以上兩點最為重要。因為任何藥物,雖然有效,但隨著服藥時間延長,都會產生抗藥性。比如今天吃一片藥就有效,也許半年後,需要吃3片才有效。
3、通便藥:選用通便藥時應考慮藥效、安全性、藥物依賴性以及價效比。避免長期使用刺激性瀉劑。對糞便嵌塞者,可用清潔灌腸或用液體石蠟等直腸給藥,軟化糞便。便祕合併痔者可用複方角菜酸酯製劑。
(1)容積類輕瀉劑(膨鬆劑):通過增加糞便中的水含量和固形物而起到通便作用,如歐車前。
(2)滲透性瀉劑:包括不被吸收的糖類、鹽類瀉劑和聚乙二醇。不被吸收的糖類(如乳果糖)可用於輕度、中度便祕的治療。鹽類製劑(如硫酸鎂)可使水份滲入腸腔,但應注意過量應用可引起電解質紊亂,對老年人和腎功能減退者應慎用。聚乙二醇能有效治療便祕,且不良反應少。
(3)刺激性瀉劑:包括酚酞、蒽醌類藥物、蓖麻油等。此類瀉劑易出現藥物依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長期應用可引起結腸黑變病並增加大腸癌的危險性。
4、促動力劑:莫沙必利能夠增加腸道動力,因而對STC有較好的效果。
5、中藥:某些中藥(包括中成藥製劑和湯劑)能有效緩解慢性便祕的症狀。
6、生物反饋治療:適用於功能性排便障礙,從而建立正確的排便行為。
7、手術治療:真正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慢性便祕患者尚屬少數。當患者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且經過一段時間嚴格的非手術治療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要掌握好手術適應證。手術治療有一定的複發率。手術後應給予必要的藥物治療。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