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神經外科 主任醫師 單嶠

  外傷性癲癇(post-traumatic epilepsy,PTE)是繼發於腦損害引起的癲癇樣發作,佔所有癲癇的5%,症狀性癲癇的20%,戰時顱腦損傷患者癲癇的發生率高達34%,這是一個巨大的醫學和社會問題。目前對PTE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絕大部分患者容易發展為難治性癲癇,主要原因是對外傷性癲癇的發病機制尚未清楚。近年來,許多學者們已意識到外傷性癲癇的危害性,注重外傷性癲癇的理論和臨床研究,我們於2005年7月至今在術中皮層和深部腦電圖的監測下,聯合使用多種手術術式治療外傷性癲癇患者240例,效果滿意,報告如下。

  1、一般資料

  (1)臨床資料男180例,女60例;年齡16~45歲,平均為26.8歲;病程4~12年,平均6.4年。均有顱腦外傷史,其中170例有開顱手術史。均有全面性發作病史,每月發作2~3次至每日10餘次。均經抗癲癇藥物治療效果無效。

  (2)腦電生理檢查均進行常規腦電圖和24小時長程視訊腦電圖檢查,發現178例在慢波的背景上有局灶波出現,54例有雙側廣泛瀰漫性棘波、尖波或棘慢綜合波發放(左額右顳均有),另8例多次檢查結果均為陰性。

  (3)電子計算機體層掃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有明顯侷限性腦軟化灶200例,MRI檢查均表現為不同程度的長T1、長T2訊號,有明確海馬結構萎縮40例。

  (4)正電子發射體層掃描(PET) 缺點是費用昂貴、放射性核素不易獲得且對人體有一定的損害。故患者選擇較少。

  2、方法

  (1)病例篩選

  外科手術是治療頑固性外傷性癲癇的一種有效的治療途徑,約半數以上外傷性癲癇患者經手術治療可取得滿意療效,但有相當多的患者在此期間內發作可能減少或消失,因此選擇手術時機及適應證也是非常關鍵的。一般手術不宜在癲癇初發後3~4年內進行。

  (2)手術方法

  全麻插管,根據術前影像和電生理檢查結果,以腦軟化灶為中心同時兼顧棘波發放區域設計頭皮切口,儘量暴露影像學檢查正常而腦電不正常的皮層組織。硬腦膜切開後,對腦膜和瘢痕腦組織之間的粘連應充分鬆解,同時注意保持軟腦膜的完整;粘連分開後,先用皮層電極作“地毯式”描記,病變位於顳葉或鄰近顳葉者常規行患側海馬-杏仁核深部腦電監測。手術均在顯微鏡下進行,行致癇灶切除70例;致癇灶+多處軟膜下橫切術(multiple subpialtransection,MST)/熱灼術121例;致癇灶+顳前葉、杏仁核-海馬切除+皮層熱灼術42例;胼胝體切開+MST+皮層熱灼7例。直至手術野可用電極探查的範圍內癲樣放電全部或大部消失,手術才結束。所有病例致癇灶切除後均送病理檢查。術後常規抗癲癇藥物治療。

  3、結果

  其療效以譚氏分級為標準,滿意106例(44.2%),顯著改善93例(38.8%),良好26例(10.8%),效果較差8例(3.3%),無改善7例2.9%)。本組無手術死亡。術後病理:送檢標本一般為腦組織內膠質細胞增生,部分神經細胞核固縮變性壞死,部分割槽域神經細胞腫脹,含鐵血黃素沉積伴區域性有灶性鈣化。

  4、討論

  PTE是繼發於腦外傷引起的癲癇樣發作,為顱腦外傷後的嚴重併發症之一,它在原發損傷的基礎上進一步加重了腦組織的病理損傷及神經生化改變,惡化了病情,增大傷亡風險,使治療更趨複雜。Rinaldi等[2]報道,平時顱腦損傷病人傷後癲癇發生率為1%~10%,戰時顱腦損傷病人癲癇的發生率高達34%。因此,PTE早已引起廣大神經外科醫生的高度重視。

  一部分PTE患者通過藥物即能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但仍有相當部分患者通過藥物無法控制癲癇發作,需行外科手術治療。目前國內外治療癲癇的手術方式通常分成兩大類:經典的致癇灶切除性手術和阻斷癲癇放電傳播通路的功能性手術。常用的致癇灶切除性手術包括腦皮質致癇灶切除術、顳葉切除術、選擇性杏仁核-海馬切除術等。常用的功能性手術包括胼胝體切開術、MST、皮層熱灼術等。部分外傷性癲癇患者致癇灶常為多源性,如果只使用一種上述手術方式常難以奏效。另外,手術中癲癇灶的準確定位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我們根據術中ECoG和深部電極檢測結果以及棘波發放的傳播機制,選擇一種相應的術式或將多種不同術式聯合使用來治療外傷後癲癇。從而提高手術效果。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