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鍼灸科 主治醫師 孫軍剛

  第一部分:頸椎病的分型

  根據受累組織和結構的不同,頸椎病分為:頸型(又稱軟組織型)、神經根型、脊髓型、交感型、椎動脈型、其他型(目前主要指食道壓迫型)。如果兩種以上型別同時存在,稱為“混合型”。

  一、頸型頸椎病:

  頸型頸椎病是在頸部肌肉、韌帶、關節囊急、慢性損傷,椎間盤退化變性,椎體不穩,小關節錯位等的基礎上,機體受風寒侵襲、感冒、疲勞、睡眠姿勢不當或枕高不適宜,使頸椎過伸或過屈,頸項部某些肌肉、韌帶、神經受到牽張或壓迫所致。多在夜間或晨起時發病,有自然緩解和反覆發作的傾向。30 ~ 40 歲女性多見。

  二、神經根型頸椎病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於椎間盤退變、突出、節段性不穩定、骨質增生或骨贅形成等原因在椎管內或椎間孔處刺激和壓迫頸神經根所致。在各型中發病率最高,約佔60 ~ 70%,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型別。多為單側、單根發病,但是也有雙側、多根發病者。多見於30 ~ 50 歲者,一般起病緩慢,但是也有急性發病者。男性多於女性1 倍。

  三、脊髓型頸椎病

  脊髓型頸椎病的發病率佔頸椎病的12 ~ 20%,由於可造成肢體癱瘓,因而致殘率高。通常起病緩慢,以40 ~ 60 歲的中年人為多。合併發育性頸椎管狹窄時,患者的平均發病年齡比無椎管狹窄者小。多數患者無頸部外傷史。

  四、交感型頸椎病

  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從而對頸椎周圍的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交感型頸椎病症狀繁多,多數表現為交感神經興奮症狀,少數為交感神經抑制症狀。由於椎動脈表面富含交感神經纖維,當交感神經功能紊亂時常常累及椎動脈,導致椎動脈的舒縮功能異常。因此交感型頸椎病在出現全身多個系統症狀的同時,還常常伴有的椎- 基底動脈系統供血不足的表現。

  五、椎動脈型頸椎病

  正常人當頭向一側歪曲或扭動時,其同側的椎動脈受擠壓、使椎動脈的血流減少,但是對側的椎動脈可以代償,從而保證椎- 基底動脈血流不受太大的影響。當頸椎出現節段性不穩定和椎間隙狹窄時,可以造成椎動脈扭曲並受到擠壓;椎體邊緣以及鉤椎關節等處的骨贅可以直接壓迫椎動脈、或刺激椎動脈周圍的交感神經纖維,使椎動脈痙攣而出現椎動脈血流瞬間變化,導致椎- 基底供血不全而出現症狀,因此不伴有椎動脈系統以外的症狀。

  第二部分:臨床診斷

  一、臨床診斷標準

  1、頸型:具有典型的落枕史及上述頸項部症狀體徵;影像學檢查可正常或僅有生理曲度改變或輕度椎間隙狹窄,少有骨贅形成。

  2、神經根型:具有根性分佈的症狀(麻木、疼痛)和體徵;椎間孔擠壓試驗或/ 和臂叢牽拉試驗陽性;影像學所見與臨床表現基本相符合;排除頸椎外病變(胸廓出口綜合徵、網球肘、腕管綜合徵、肘管綜合徵、肩周炎、肱二頭肌長頭腱鞘炎等)所致的疼痛。

  3、脊髓型:出現頸脊髓損害的臨床表現;影像學顯示頸椎退行性改變、頸椎管狹窄,並證實存在與臨床表現相符合的頸脊髓壓迫;除外進行性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脊髓腫瘤、脊髓損傷、繼發性粘連性蛛網膜炎、多發性末梢神經炎等。

  4、交感型:診斷較難,目前尚缺乏客觀的診斷指標。出現交感神經功能紊亂的臨床表現、影像學顯示頸椎節段性不穩定。對部分症狀不典型的患者,如果行星狀神經節結封閉或頸椎高位硬膜外封閉後,症狀有所減輕,則有助於診斷。除外其他原因所致的眩暈:

  (1)耳源性眩暈:由於內耳出現前庭功能障礙,導致眩暈。如美尼耳氏綜合徵、耳內聽動脈栓塞。

  (2)眼源性眩暈:屈光不正、青光眼等眼科疾患。(3)腦源性眩暈:因動脈粥樣硬化造成椎- 基底動脈供血不全、腔隙性腦梗塞;腦部腫瘤;腦外傷後遺症等。

  (4)血管源性眩暈:椎動脈的V1 和V3 段狹窄導致椎-- 基底動脈供血不全;

  第三部分:治療

  1、鍼灸療法

  包括針法與灸法。針法就是用精製的金屬針刺入人體的一定部位中,用適當的手法進行刺激,達到疏通經絡,改善氣血,消除臨床症狀,而灸法則是用艾條或艾炷點燃後燻烤穴位進行刺激,通過刺激來達到調整人體經絡臟腑氣血的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2、物理因子治療

  物理因子治療的主要作用是擴張血管、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痙攣,消除神經根、脊髓及其周圍軟組織的炎症、水腫,減輕粘連,調節植物神經功能,促進神經和肌肉功能恢復。常用治療方法:

  (1)直流電離子匯入療法

  常用用各種西藥(冰醋酸、VitB1、VitB12、碘化鉀、奴佛卡因等)或中藥(烏頭、威靈仙、紅花等)置於頸背,按藥物效能接陽極或陰極,與另一電極對置或斜對置,每次通電20 分鐘,適用於各型頸椎病。

  (2)低頻調製的中頻電療法

  一般用2000Hz-8000Hz 的中頻電為載頻,用1~500Hz 的不同波形(方波、正弦波、三角波等)的低頻電為調製波,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調製並編成不同的處方。使用時按不同病情選擇處方,電極放置方法同直流電,每次治療一般20~30分鐘,適用於各型頸椎病。

  (3)高電位療法

  使用高電位治療儀,患者坐於板狀電極或治療座椅上,腳踏絕緣墊,每次治療30 ~ 50 分鐘。可同時用滾動電極在頸後領區或患區滾動5 ~ 8 分鐘,每日一次,每12 ~ 15 天為一療程,可用於各型頸椎病,其中以交感神經型頸椎病效果為佳。

  (4)其它療法

  如磁療、電興奮療法、音訊電療、干擾電療、蠟療、鐳射照射等治療也是頸椎病物理治療經常選用的方法,選擇得當均能取得一定效果。

  3、牽引治療

  頸椎牽引是治療頸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頸椎牽引有助於解除頸部肌肉痙攣,使肌肉放鬆,緩解疼痛;鬆解軟組織粘連,牽伸攣縮的關節囊和韌帶;改善或恢復頸椎的正常生理彎曲;使椎間孔增大,解除神經根的刺激和壓迫;拉大椎間隙,減輕椎間盤內壓力。調整小關節的微細異常改變,使關節嵌頓的滑膜或關節突關節的錯位得到復位;頸椎牽引治療時必須掌握牽引力的方向(角度)、重量和牽引時間三大要素,才能取得牽引的最佳治療效果。

  (1)牽引方式:常用枕頜布帶牽引法,通常採用坐位牽引,但病情較重或不能坐位牽引時可用臥式牽引。可以採用連續牽引,也可用間歇牽引或兩者相結合。(2)牽引角度:一般按病變部位而定,如病變主要在上頸段,牽引角度宜採用0-10 °, 如病變主要在下頸段( 頸5 ~ 7),牽引角度應稍前傾,可在15°~ 30°之間,同時注意結合患者舒適來調整角度。(3)牽引重量:間歇牽引的重量可以其自身體重的10%~ 20%確定,持續牽引則應適當減輕。一般初始重量較輕,如6 kg 開始,以後逐漸增加。

  (4)牽引時間:牽引時間以連續牽引20 分鐘,間歇牽引則20 ~ 30 分鐘為宜,每天一次,10 ~ 15 天為一療程。

  (5)注意事項:應充分考慮個體差異,年老體弱者宜牽引重量輕些,牽引時間短些,年輕力壯則可牽重些長些;牽引過程要注意觀察詢問患者的反應,如有不適或症狀加重者應立即停止牽引,查詢原因並調整、更改治療方案。

  ( 6)牽引禁忌症:牽引後有明顯不適或症狀加重,經調整牽引引數後仍無改善者;脊髓受壓明顯、節段不穩嚴重者;年邁椎骨關節退行性變嚴重、椎管明顯狹窄、韌帶及關節囊鈣化骨化嚴重者。

  4、手法治療

  手法治療是頸椎病治療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根據頸椎骨關節的解剖及生物力學的原理為治療基礎,針對其病理改變,對脊椎及脊椎小關節進行推動、牽拉、旋轉等手法進行被動活動治療,以調整脊椎的解剖及生物力學關係,同時對脊椎相關肌肉、軟組織進行鬆解、理順,達到改善關節功能、緩解痙攣、減輕疼痛的目的。

  第四部分 頸椎病的預防

  隨著年齡的增長,頸椎椎間盤發生退行性變,幾乎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在生活和工作中注意避免促進椎間盤退行性變的一些因素,則有助於防止頸椎退行性變的發生與發展。

  一、正確認識頸椎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頸椎病病程比較長,椎間盤的退變、骨刺的生長、韌帶鈣化等與年齡增長、機體老化有關。病情常有反覆,發作時症狀可能比較重,影響日常生活和休息。因此,一方面要消除恐懼悲觀心理,另一方面要防止得過且過的心態,放棄積極治療。

  二、關於休息

  頸椎病急性發作期或初次發作的病人,要適當注意休息,病情嚴重者更要臥床休息2-3 周。從頸椎病的預防角度說,應該選擇有利於病情穩定,有利於保持脊柱平衡的床鋪為佳。枕頭的位置、形狀與選料要有所選擇,也需要一個良好的睡眠體位,做到既要維持整個脊柱的生理曲度,又應使患者感到舒適,達到使全身肌肉鬆弛,調整關節生理狀態的作用。

  三、關於保健

  1、醫療體育保健操的鍛鍊無任何頸椎病的症狀者,可以每日早、晚各數次進行緩慢屈、伸、左右側屈

  及旋轉頸部的運動。加強頸背肌肉等長抗阻收縮鍛鍊。頸椎病人戒菸或減少吸菸對其緩解症狀,逐步康復,意義重大。避免過度勞累而致咽喉部的反覆感染炎症,避免過度負重和人體震動進而減少對椎間盤的衝擊。

  2、避免長期低頭姿勢

  要避免長時間低頭工作,銀行與財會專業人士、辦公室伏案工作、電腦操作等人員,這種體位使頸部肌肉、韌帶長時間受到牽拉而勞損,促使頸椎椎間盤發生退變。工作1 小時左右後改變一下體位。改變不良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如臥在床上閱讀、看電視等。

  3、頸部放置在生理狀態下休息

  一般成年人頸部墊高約10 公分較好,高枕使頸部處於屈曲狀態,其結果與低頭姿勢相同。側臥時,枕頭要加高至頭部不出現側屈的高度。

  4、避免頸部外傷

  乘車外出應繫好安全帶並避免在車上睡覺,以免急剎車時因頸部肌肉鬆弛而損傷頸椎。出現頸肩臂痛時,在明確診斷併除外頸椎管狹窄後,可行輕柔按摩,避免過重的旋轉手法,以免損傷椎間盤。

  5、避免風寒、潮溼

  夏天注意避免風扇、空調直接吹向頸部,出汗後不要直接吹冷風,或用冷水沖洗頭頸部,或在涼枕上睡覺。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