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外科 主治醫師 高祖兵

  目的:比較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與傳統的Bassini法修補術的臨床效果。

  方法:將兩種術式40例手術情況、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採用無張力疝修補術,對照組採用傳統疝修補術,比較兩組手術術後病人的早期活動、進食情況、術後切口情況及術後復發情況進行臨床對照。結果: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後的病人下床活動早,能早期進食,精索無水腫,無尿瀦留髮生,重體力勞動者無復發。結論: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的療效更好,人造網片及網塞的使用,使疝修補術向無張力方向發展。

  腹外疝:是外科的常見病,發病率約為1.5%,其中尤以腹股溝疝多見,佔90%以上,手術是治療腹股溝疝的最佳方式,手術方法包括有張力的傳統疝修補術(如BassiniMcVay)及應用補片的無張力疝修補術。傳統的腹股溝疝修補術為疝的治療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仍被使用,但該手術存在很多不足,如聯合肌腱與腹股溝韌帶的強行拉攏縫合是兩種不同組織的縫合,組織偏離了正常的解剖部位,張力很大,且縫合的鄰近組織多有缺陷,不易產生真正的癒合,導致手術的失敗,無張力疝修補術是一種利用人工合成材料進行無張力疝修補的新方法,因其符合生理解剖結果、修補無張力等特點,已成為臨床疝修補術的主流。本研究對兩種手術方法進行了比較,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研究物件我院自2006年來,由於醫生的習慣和病人的要求,傳統的Bassini法等手術方式和腹膠溝疝充填式(即無張力)修補術兩種手術方式並存,現將我院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採用的以上兩種手術方式各20例做如下臨床比較。共40例,其中男39例,女1例,年齡18―60歲,平均年齡49歲,其中斜疝38例,直疝2例;病程均不超過15年。

  2、研究方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即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0例,採用無張力疝修補術,對照組20例,採用傳統疝修補術。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3、治療方法:觀察組病例採用連續硬膜外麻醉20例,均選擇腹股溝斜切口,保護好顯露的髂腹下神經及遊離的精索,疝囊不大的未給予切開,將疝囊及內容物還納入腹腔,將根據內環修剪好的人工合成網塞填入內環,並將修剪好的補片置於精索後方,以補充腹股溝管後壁的缺損處,用粗絲線縫合在腹壁上的牢固處,縫合切口。術畢。對照組按外科醫生習慣分別採用Bassini、Ferguson或McVay法。

  2、討論

  比較傳統的腹股溝疝修補術,無張力修補術病人痛苦小(無牽扯感),進食早,無精索水腫及尿瀦留髮生,解決了以往疝修補術區域性嚴重的牽扯感和恢復緩慢的缺點,並降低了以往腹股溝疝修補術後的複發率,有文獻驗證,充填式疝修補術在國內應用20年來也大幅度降低了複發率天張力疝修補術有組織暴露少,可輕柔操作的特點,因而絕大多數可選擇區域性麻醉,較之硬脊膜外麻醉的病例,術後有恢復快,併發症少等優點。所以我們認為腹股溝疝無張力修補術是可以普遍採用的一種手術方式,願它能在廣大基層醫院展開,成為普外科醫生的有力幫手。

注:此資訊源于網路收集,如有健康問題請及時咨詢專業醫生。


相關問題





| 私隱政策 | 聯繫我們 |

© Copyright 2023 LOOKUP.TW Rights Reserved.